B.海上兵力,在準備好燃料的情況下,從陸奧海灣出發,否則從內海西部出擊,爾後,從南鳥島北側,威克島東側南下,從馬紹爾群島東側開始攻擊,陸上兵力主要從威克島開始攻擊。
C.攻擊目標:敵航空母艦及其基地。
D.事先偵察:由第一航空艦隊的偵察機在瑙魯中轉偵察。
E.攻占:建議用部分兵力實施。
F實施日期:昭和十九年5月中旬。
對於這一作戰預案,軍令部內部也有一部分人特反對意見,但作戰科長山本親雄大佐和首席作戰科員梗尾義男中佐則熱烈讚成。在大體就緒之後,得到了軍令部總長永野大將的非正式同意。
這期間,為了同聯合艦隊司令部進行聯係,山本作戰科長和源田作戰部員一起乘飛機去帕勞。
然而,聯合艦隊司令部卻擔心這種作戰計劃具有投機性質,特別是以航空部隊訓練程度不夠為主要理由而未明確表示讚同。人們曾一度回到東京做進一步的研究。但這一期間發生了古賀大將以下聯合艦隊司令部的大部人員以身殉職汝種出乎意料的事件,上述方案也就因而自消自滅了。
不過,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一方案確實是很高明的。隻是作戰構思方麵使用兵力的規模顯得過大。看來,同當時航空部隊的實際差距太大。可能正因如此,聯合艦隊司令部方表示反對吧?如果規模小一些,把攻擊目標隻限於當時停泊中的敵正規 空母艦,而在此舉成功之後再進一步擴大戰果,那麼,隻要有2個或3個精幹的飛行隊,就很可能成功地進行隱密的偷襲了。
譬如說,敵前進基地位於馬朱羅,則我軍從內地的木更津出發,隱密地通過南鳥島,傍晚時分進入威克島,爾後在黎明前從威克島出發,利用黎明前的黑暗襲擊馬朱羅,攻擊完畢經瑙魯返回特魯克。雖說要繞過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孤立島嶼,但這些孤立島嶼上都有我航空基地,因而即使飛機難於繼續飛行,但終歸會落到自己勢力範圍之內,既有基地工作人員,又有燃料。
然而,問題就在於找不到2至3個精幹的飛行隊。這好比下棋,雖有絕妙的步數,但卻沒有可走的棋子,即使有子可走,但卻盡是小卒,不能盡情地走動。從當時的兵力來看,從內地向南鳥島轉移能否成功尚屬可疑,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孤立島嶼上中轉,說不定在這些地方就把兵力消耗殆盡。
美軍機動部隊的反攻來勢迅猛,不給日軍以喘息的機會。可是,無論如何也要把這支機動部隊打敗,否則,難望戰局好轉。
“千代田”號、“於歲”號航空母艦被擊沉,輕巡洋艦“多摩”號被炸傷之後又遭到敵潛水艇的攻擊,最後終於沉沒。其他艦船亦被重創。
當天,大部分艦載機在攻擊敵航空母艦後接到在菲律賓基地著陸的命令,但因為業務不熟練,幾乎所有的飛行員部不知所施。大西瀧次郎中將率領的菲律賓基地第一航空覘隊實行了以飛機撞飛機的攻擊法,即不得不組成神風特別攻擊隊。從這一做法也可以想象出當天戰鬥之激烈。
另方麵,在萊特近海上,除了離開栗田部隊單獨行動並最先突入萊特灣的(由西村中將率領)“扶桑”號和“山城”號以外,栗田部隊和誌摩部隊官兵都在沒有飛機掩護的情況下進行決死戰鬥,但結果還是戍了無謂犧牲,最後,無法堅持,隻好撤退。
至此,日本聯合艦隊的水麵艦艇部隊已完全喪失了有機的活動能力。
這次海戰再次證明了在現代海戰中,沒有航空母艦部隊伴隨,戰鬥的結果將是十分悲慘的。
從此以後,日軍航空母艦就再也沒有攜帶飛機作戰了。這種具有巨大容積的浮動艦隻隻是用來完成幾次運輸任務罷了。及至昭和二十年,這些航空母艦竟然苦於無藏身之地,被美國艦載機作為打擊的目標。供美國飛行員開心罷了。
日本海軍自建軍以來,曾建造了“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龍驤”號,“蒼龍”號、“飛龍”號、“瑞鳳”號、“翔鶴”號、“瑞鶴”號、“祥鳳”號、“隼鷹”號、“飛鷹”號、“龍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大風”號,“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等20艘航空母艦,戰爭結束時還有未建成的“笠置”號、“阿蘇”號、“生駒”號、“伊吹”號4艘航空母艦。另外,還有輔助航空母艦“大鷹”號,“雲鷹”號、“神鷹”號,“海鷹”號、“衝鷹”號5艘。
其中最大的是由“大和”型3號艦改裝成的“信濃”號,該艦的排水量為68000噸,水線長度256米,航速27節,昭和十九年11月19日(萊特海戰之後)於橫須賀竣工,第一次在外洋航行時,遭到美國潛水艇的攻擊,在紀州海麵沉沒。
“雲龍”號於昭和十九年12月19日,在中國東海被美國潛水艇擊沉,
到昭和二十年8月15日止,建成並殘存下來的航空母艦隻有“鳳翔”號、“隼鷹”號、“龍風”號、“天城”號、“葛城”號5艘而已,而且這些殘存的艦隻也全被擊傷,無一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