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商業銀行如何應對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1 / 2)

淺析商業銀行如何應對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

產業發展

作者:蔣奕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國內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新的網絡支付工具和信用中介,不僅具備支付結算功能,而且能對交易雙方進行資金監管,逐步為廣大的商家和客戶所接受。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業務之間存在一定的合作、互補和競爭關係。作為商業銀行應如何應對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在競爭中尋求發展,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金融監管;電子商務;網上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31-0006-03

隨著電子商務的成長,支付這一瓶頸問題引起業界人士的強烈關注,麵對這塊利潤不菲的市場,第三方支付平台越來越受到人們的信賴。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不僅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也必將成為發展的趨勢,同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崛起在某些發麵勢必會威脅到原本隸屬於商業銀行的內部業務利益。是先來先得,還是後來者居上?麵對重重困難,第三方支付公司將何去何從?麵對難以逆轉的社會潮流,商業銀行又該如何鞏固自己的一席之地?有競爭才會有發展,當然,我們要的不是二擇其一,也不是兩敗俱傷,而是要通過合作達到“互利雙贏”的完美結局。

1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網上銀行發展現狀

今天,Internet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網上娛樂、網上購物等新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漸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自2010年10月26日在深圳舉行的“第一屆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年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僅深圳國內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交易就達到3.3億筆,同比增幅100%,交易金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52%。根據預測到2013年,中國網絡經濟規模為5868.2億元,同比增長59.8%。回顧往昔,從1995年10月全球第一家因特網網上銀行——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的誕生到現在,不過短短15年,網上銀行已經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蓋的各個國家,揭開了世界銀行發展史的新篇章。

我國網上銀行產生於1996年,自1996年招商銀行的“一卡通”開通了網上業務,從此拉開了國內網上銀行的序幕,起步比西方發達國家晚,目前的現狀是起步晚、手段少、業務量小,但發展速度很快。

我國較為成功的網絡銀行應屬招商銀行的“一網通”,自1996年底在網上開發在線業務,如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支付係統、通用網上購物廣場等。2003年6月,招商銀行獲得“CHP國際計算機大賽”金融房地產門類的“21世紀貢獻大獎”決賽提名。憑借其便利、全麵的服務,“一網通”和“一卡通”都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在大學校園裏。

1999年以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緊隨招商銀行之後,逐步涉足網絡銀行業務,真正拉開了中國網上銀行市場的競爭序幕。

中國銀行於1996年2月在國際互聯網絡建立了主頁,首先在互聯網絡發布信息。隨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相繼開辦了網絡銀行業務。

目前,國內所有15家商業銀行都建立了獨立網站,絕大多數商業銀行都具備了網絡支付、賬戶信息查詢、轉賬等基本網絡銀行功能。

2 商業銀行麵對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的應對策略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商業銀行自身的服務模式受到了極大挑戰。如何完善自身體製,順利和第三方支付合作發展是商業銀行目前麵臨的巨大挑戰。

2.1 法律法規

首先,有必要建立規範完善的一套電子商務法律體係及從中央到地方的銀行電子商務法規條例,專門規範高新電子技術、網絡技術、傳統生產、銷售等商務和金融資金流動的結合環節的經濟行為,內容應涉及認證中心、數字簽名、電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電子票據的合法性、信息安全、網上企業管理、隱私權與知識產權保護、電子銀行業務的市場準入及網上交易的經濟糾紛處理規程等法律問題,另外,國家還應逐步完善票據法、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等其他金融相關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