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明清是花鳥畫新變時期(1 / 1)

明代的花鳥畫也卓有成就,徐渭的淋漓暢快、陳道複的雋雅灑脫,代表了文人畫的兩種不同風格。清代石濤、惲壽平、朱耷和揚州八怪等都在花鳥畫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現代畫壇中,花鳥畫整體上已不太引人注目,但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為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明代的花鳥畫

在我國繪畫史上,明代畫風迭變,畫派繁多。在繪畫的門類和題材方麵,傳統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盛行。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畫成就顯著。

這一時期花鳥畫的代表畫家有邊景昭、孫隆、林良、呂紀等。邊景昭擅長工筆重彩,承襲南宋院體傳統,妍麗典雅而又富有生趣。孫隆在北宋徐崇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專攻沒骨法。林良以水墨寫意花鳥著稱,筆墨簡練奔放,形象準確生動。呂紀工寫結合,花鳥精麗,自成一派。

明朝中期,蘇州逐漸成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文化也隨之繁榮。陸治師從吳門四家之一的文徵明,花鳥畫則兼取徐熙、黃筌兩派之長,創文人畫的工筆花鳥新風,筆墨細秀,設色淡雅,有妍麗派之稱。

陳淳亦出自文徵明門下,花鳥畫受沈周影響,繼承水墨寫意技法,在筆墨的放逸、情致的跌宕等方麵有所發展,與徐渭並稱。周之冕受吳門派影響,融彙陸治、陳淳兩家之長,另創一兼工帶寫的小寫意畫法,被稱為勾花點葉體。

明朝後期約在萬曆至崇禎年間,繪畫領域出現了新的風格。徐渭進一步完善了花鳥畫的大寫意畫法。徐渭是繼陳淳以後,從根本上完成水墨寫意花鳥畫變革的一代大家,其畫風有力地推進了後世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畫史稱其畫派為青藤畫派。

徐渭的花鳥畫風格,吸取了宋元及沈周、林良、陳淳等水墨花鳥畫畫家的長處,並在此基礎上又有重大革新。徐謂以潑墨大寫意花鳥畫風影響了文人花鳥畫的審美觀。他以草書乃至狂草入畫,揮灑個性情感的雄勁筆墨,一掃正統文人畫家中以和為美的審美規範。

在題材方麵,他大膽突破客觀物象形質的局限,賦予物象以強烈的個人情感,作品或托物言誌,或借題發揮,一反吳門派文人畫恬適閑雅的意趣,直抒激蕩不平的心情,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藝術形式上,徐渭擅長潑墨法,以狂草般的筆法縱情揮灑,不拘成法,超脫形似,追求氣韻。這種隨意點染的畫法,氣勢磅礴,恰當地表達了畫家熾熱激憤的情懷。

徐渭的畫風,對清代的朱耷、石濤、揚州八怪、海派乃至現代的齊白石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清代的花鳥畫

清代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清初的朱耷以花鳥畫著稱,繼承陳淳、徐渭的傳統,發展了潑墨寫意畫法。作品往往托物言誌,以象征、寓意和誇張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和國亡家破之痛。筆墨簡練雄勁,構圖簡約空靈,景象奇險,格調冷雋。朱耷奇肆的畫風,創造了畫史上獨樹一幟的冷傲風格。

朱耷對後來的揚州八怪和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影響重大。惲壽平的沒骨花卉畫,以極似求不似,風格清新淡雅,影響也非常廣泛,被稱為常州派或南田派。

清代中期,揚州富商聚集,人文薈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各地畫家紛至遝來,賣畫獻藝,揚州八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批畫家。

關於揚州八怪,說法不一,一般認為並不僅限於八個人,而是代表了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的一批畫家。他們重視生活感受,強調抒發情感,作品多以梅、蘭、竹、菊和山石、野花、蔬果為題材,以寓意手法比擬清高的人品、孤傲的性格、野逸的誌趣,使作品具有較深的思想性。

在藝術形式上,揚州八怪繼承陳淳、徐渭、石濤、朱耷的水墨寫意傳統,不拘成法,自由揮灑,進一步發展了破筆潑墨技法,形成了個性鮮明、獨具神韻的風格。

揚州八怪中金農的水墨梅、竹,鄭燮的蘭、竹,汪士慎和李方膺的墨梅等,都對後世的花鳥畫產生了較大影響。

隨著乾嘉金石學的興起,花鳥畫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海上畫派以金石筆法入畫,又一次衝擊了傳統士大夫文人的中和之美,在中國花鳥畫史上翻開了一頁新的篇章。

尤其是吳昌碩蒼渾厚重的筆墨、相輔相成的色彩、氣勢雄勁的章法,加以獨特的書風、印風,對現代花鳥畫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現代花鳥畫家中著名的有潘天壽、齊白石等人。潘天壽融南北宗於一體,突破明清以來花鳥畫清麗柔美的風格,開創了奇險雄勁的風格。表現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識,也不同程度地滲透了現代人的情感。

潘天壽的雄渾與骨力,齊白石的真率與剛健,都是與現代精神相通的,在一定意義上突破了傳統文人畫的思想情感範疇,使花鳥畫取得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