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植物之所以有綠的顏色是因為它有著葉綠素的緣故。但是植物的葉綠素並不是和它的枝芽萌動同時產生的,而要比枝芽形成晚些。因為,葉綠素本身也是由許多元素在複雜的條件下才形成的,例如陽光的照射等。

植物的新芽、嫩枝生長的最初時期,需要依靠植物體內其他部分供應養分。到了一定階段後葉綠素產生了,在陽光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自己開始能製造養料就不再需要依靠其他部分的供應了。但是嫩芽中葉綠素產生得早晚因植物不同而各有所異,產生早嫩葉就綠得快,反之則慢。

那麼,植物的枝芽在葉綠素產生之前為什麼不是無色而總帶紅色的呢?

這是因為植物體內存在一種叫花青素的紅色色素。它不僅可以把花朵染成各種鮮豔的顏色,而且在葉綠素產生之前也可以把嫩葉、新芽染成紅色。因而,新長出來的嫩葉一般總是發紅。

植物“翻身”

如果要說動物會自己翻身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當一隻小甲蟲背部落地時,它會掙紮著翻身,它用硬鞘翅支著地,撐起身子,靠腿的擺動慢慢地翻過身來。

但若說植物會翻身你可能會不相信。因為,植物自己是不能動的呀。然而的確有一種叫長生草的植物,它也會用類似甲蟲的方法翻身。

長生草大多生長在沙岩的斜坡上和鬆樹林裏。它的樣子很奇特,長得很像觀音菩薩坐的“蓮座”。這種有趣的綠色“蓮座”有時在一處成片地生長著,但很難開花。它是采用在新莖上長出小“蓮座”的方式來繁殖的。這些小“蓮座”長到一定時候,有的就會自行脫落;或有的被動物碰撞;或被風吹落到地上。當小“蓮座”的底部著地時就能長成獨立的新植株。當然並不都能那樣順利。有的小“蓮座”會側麵著地,有的則底部朝天。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就會像甲蟲那樣緩慢地翻身,當側麵著地時,它那些與地麵接觸的葉子便迅速生長,支撐著地麵,使它翻轉成底部著地;當底部朝天時,它就靠根紮進土壤,拉住枝體慢慢地翻過身來。

當然,它的翻身速度比甲蟲要緩慢許多,快時一周慢時幾周才能翻過身來。

豆類植物製氮肥

如果我們把大豆植株連根拔起,把它根部的泥土抖掉洗淨後,就可以看見在它的根上長著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形瘤狀物。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土壤中有許多微生物,其中有一種叫根瘤菌。豆類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根會不斷地向外分泌一些有機物,根瘤菌吸收這些物質後便會侵入根的內部,刺激根內的細胞加速分裂,結果便在根上長出這些根瘤。

根瘤內的細胞受根瘤菌侵入後,便停止分裂,而細胞內的根瘤菌則大量繁殖並形成固氮酶。

這種酶在常溫常壓下能把空氣中80%的氮氣製造成氮肥供植物利用。因此,根瘤就像一個小化肥廠那樣,源源不斷地為豆類植物提供氮肥。這就是為什麼豆類植物不需要施氮肥照樣能長得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得到好收成的原因所在。

豆類植物則通過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不斷地供給根瘤菌。這種雙方各得其所的關係稱作“共生”。隻有到豆類植物結莢成熟後根瘤破裂,根瘤菌又重新回到土壤中。

植物“探礦”和“采礦”

據說北美洲有一個神秘的山穀,那裏的土壤肥沃,風和日麗。可是到這裏居住的人時間不長就會得一種莫名其妙的病:眼睛瞎了、毛發脫落了、最後體力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