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良藥——馬蘭

說起馬蘭,便令人想起它那帶著泥土芬芳的香味。三四月份,春雨連綿,此時的馬蘭拚命地吸收營養,很快地長大了。於是,便有了挑馬蘭頭,爭相上集市賣個新鮮的情景。

新鮮馬蘭洗淨後用開水稍燙,切碎,然後與切碎的豆腐於、蝦仁或鮮嫩竹筍拌人,加鹽、醬油、麻油和味精等拌勻,吃起來特有風味。

馬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不僅香,而且常采常長。一吸,采摘以後不出兩個星期,就又長出了新葉可供采摘了。

馬蘭的別稱很多,如馬菜、紅根菜、毛蜞菜、雞腸兒、田邊菊、竹節草等。它屬菊科,莖高30~70厘米,葉長橢圓狀披針形,粗糙有毛,邊緣有粗鋸齒,秋季開花時,長有菊科植物特有的頭狀花序,頭狀花序邊緣是淡紫色的舌狀花,中央則是黃色的管狀花。

古人早就知道,馬蘭可作蔬菜,例如明代人即已知道馬蘭是“二月生苗,赤莖白根……為蔬及饅餡。可加工成菜幹,隔水蒸食或與肉一起食用”。

用馬蘭人藥,自唐代開始。唐《本草拾遺》有馬蘭“性涼、味辛、無毒,能涼血止血,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咯血、肝炎、黃疸、便血、血痢、淋濁”等的記載。

事實證明,取適量馬蘭煎湯飲服,對咽喉腫痛、口腔炎、牙周炎、急性眼結膜炎、消化不良、肝炎等症確實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馬蘭還可作外用藥,用來治療疔瘡炎腫、丹毒、跌打損傷,甚至腮腺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於馬蘭所含的營養成分了解得更多。人們發現,馬蘭的莖和葉中均含有大量揮發油,揮發油中含有乙酸龍腦酯,二聚戊烯和酚類。這些成分對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極為有用,因此馬蘭還可用於止咳、去痰。

與藥用價值相比,馬蘭的食用價值更為明顯,因為馬蘭含有的許多營養成分都超過了其他蔬菜。例如,馬蘭所含的磷、鈣和鉀,均超過了菠菜,維生素A的含量超過番茄,維生素C的含量則超過柑橘。

“林海珍珠”——銀杉

銀杉是繼20世紀40年代發現活化石水杉後,於50年代發現的另一種活化石植物。中國發現銀杉,受到了世界植物學家的高度重視。它被植物學界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植物之一,享有“林海裏的珍珠”的美稱。

1954年暑假,廣西植物研究所鍾濟新先生帶學生去桂林城西北的臨桂縣宛田圩實習,發現了鬆科植物中的新屬新種後,他們三進未染人煙的生物寶庫——廣西花坪采到了標本,1957年經我國植物分類學家陳煥鏞、匡可任兩位教授命名發表。

銀杉是一種高達20米左右的常綠喬木,挺拔秀麗,枝繁葉茂,整個樹冠成寶塔形,它的葉子很像杉樹葉,葉麵亮綠色,葉背麵有兩條銀白色的氣孔帶,在陣陣山風吹拂中,閃出熠熠銀光,綠樹銀輝,十分秀美動人。故名銀杉。

銀杉在第三紀時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但在距今200~300萬年前,由於冰川降臨,銀杉幾乎絕種。我國地形複雜,群山高聳,銀杉在這個避難所裏才免遭劫難。

銀杉除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外,它也是建築造船、家具的良材。它的問世同水杉一樣,為古植物、古地質、古氣候及現代植物學提供了寶貴資料。但銀杉世代生長在氣候溫暖、潮濕、多霧的深山中,十分“嬌氣”,再加上結實率低,扡插繁殖難生根,因而故土難離,隱居在深山老林中。經科技工作者多年研究,采取逐步適應的方法,才將銀杉請到北京,在北京植物園安家落戶,因此許多國外植物學家來中國考察都以一睹銀杉芳姿為榮幸。

興安嶺之鬆——紅鬆

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地域遼闊,山巒起伏,林海茫茫。紅鬆是這裏的主要樹種,一直以來就有“紅鬆故鄉”的美名。

紅鬆是一種常綠喬木。它幼年時,樹皮青褐色且光滑,成年後逐漸變得赤灰,而且縱向裂開。樹皮脫落後就顯現出美麗的紅褐色的內皮。識別鬆樹,針葉的數目是最重要的依據,紅鬆為五針一束。

紅鬆抗寒能力非常強,即使在零下50℃的時候,仍能頑強生長而不受傷害。紅鬆喜歡深厚肥沃的土壤。在小興安嶺,多生長在山腹、坡麓()、漫崗、河穀兩岸。

紅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木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家具、車、船、機構、橋梁的建造上。此外紅鬆樹幹高大、挺拔,無論作園林綠化樹種,還是山野風景林木,均很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