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槐和洋槐

國槐又叫槐樹,樹幹粗直,羽狀複葉,花黃白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上麵最大的1片叫旗瓣;兩旁的2片叫翼瓣,下麵2片連在一起叫龍骨瓣,花冠全形像蝴蝶),雄蕊10枚,每個都分開。果實是莢果,呈念珠狀。國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常種在宮廷或壇廟內,古書上稱為“宮槐”。常見有數百年的古樹,例如,北京景山公園內有一棵國槐,相傳在1644年李白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就吊死在這棵槐樹上。槐花可以人藥,又可作黃色染料。據傳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利用槐花將白布染成淺黃色布來製軍服。槐的果實也可製藥,槐木又是良好的嶄炭材。

另種槐樹,叫洋槐(又叫刺槐),與槐不同屬,長像與槐相近,幼枝樹皮灰褐色,皮上有深溝,枝上有刺。花乳白色,花串大而下垂氣味芳香。雄蕊10枚,9個合成一束,另一個單獨分開,我們稱它為二體雄蕊;莢果扁寬,原產北美。據說刺槐是在1900年前後才傳人我國的,首先在青島落戶,這樣算來,大約有100餘年的曆史了。洋槐生長快,繁殖迅速,初時青島的洋槐甚多,故有人稱它為“洋槐島”,後來才在各地廣泛栽種。洋槐的樹幹木材堅實富彈性,耐腐蝕性強,是做車輛、礦柱、枕木的好材料。在北方常見作行道樹或為造林樹種,栽種於荒山上。

海島奇樹——椰子樹

在我國海南島以及其他熱帶地區沿海和島嶼周圍,到處可以看到筆直挺立的椰子樹,樹高有20多米,碧綠青翠的葉子比雨傘還要大,樹上掛著許多像足球那樣大的棕色果實。椰子樹構成了熱帶獨特綺麗的風光,也為熱帶地區的人民提供了食物、飲料和燃料。不過,你是否想過,椰子樹為什麼大都生活在熱帶海濱呢?

椰子樹是熱帶的代表樹種,傳說是海龍王的兒子變的,實際上原產在南美的太平洋沿岸,它的果實成熟後掉進水裏,會像皮球一樣漂浮在水麵上,有時會隨海水漂浮幾千裏。當海浪把它衝上海岸,便會在那濕潤疏鬆的土壤裏發芽紮根,生長發育成大樹。椰子樹借助海水的力量傳播種子,所以它一般都生活在沿海。同時,椰子樹的生長還需要高溫、水分充足,土壤裏還要有鹽分、石灰質等,這又使它的生長區域一般限製在熱帶海濱。當然,在遠離海岸的有些熱帶地區人們也栽種椰子樹,但這些地方的土壤缺鹽和石灰質,人們常常把大把的鹽和石灰埋進土裏,以滿足椰子樹生長的需要。

椰子樹不但構成了讓人留連忘返的熱帶風光,它還為人類貢獻出它所有的一切。椰子樹每年每株可結椰子40~200個。椰子裏麵的椰子水含有豐富的糖、維生素和礦物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和日本醫生都發現在急救時可以用椰子水代替消過毒的葡萄糖溶液,直接注入病人的靜脈。嫩椰子肉可以生吃或壓榨乳汁作代乳品,老椰子肉可以榨油。椰殼可以作成各種精美的手工藝晶,椰子葉可以蓋屋等等。總之,椰子樹全身都是寶,是當之無愧的“生命之樹”。

禦封樹——大樹王

在浙江省杭州市區以西的天日山自然保護區,隨處可見雄偉高大的柳杉樹,尤其是從山腳下的禪源寺一直到開山老殿的小道旁,眾多柳杉高達40米,二三人才能合抱。

開山老殿的右前方,海拔900米處,有一塊名叫七星石的大石頭。繞過七星石,循著依稀可見的羊腸小道,你會發現一棵死去數十年、材積達40多立方米的柳杉。它高26.5米,胸徑2.33米。別看這是一棵死樹,它的名氣卻十分響亮。相傳,清朝乾隆皇帝曾兩次南巡到天目山。來到天日山以後,他看到了這棵巨樹,不由脫口而出:“好大一棵樹,不愧是大樹王!”於是“大樹王”的名字便被叫開了。

大樹王又稱“龍抱杉”,宋代已稱它為“千秋樹”,明代馮夢禎在《西天日記略》中記載,當時它已是“四周大杉”。不幸的是,大樹王的名聲傳開後,遠近的人們絡繹不絕地爭相前來剝取樹皮。他們認為,樹名由皇帝的“金口”所封,樹皮治病必有靈驗。在眾人的摧殘之下,“大樹王”終究沒有逃脫死亡的厄運。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棵“大樹王”在死去好幾十年以後,仍然兀自不倒,心猶不甘地挺立在西天目山。

據專家們考證,在西天日山上,長勢良好的柳杉大都紮根在海拔700~1100米處。目前,材積超過“大樹王”的柳杉樹還有10多棵,最高大的一棵樹高已超過了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