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還告訴我們,柳杉和水杉一樣,也是孑遺植物。柳杉屬杉科,柳杉屬,目前僅存柳杉和日本柳杉兩種。大約在距今0.7~1.37億年前的白堊紀,柳杉的祖先已經出現在地球上。曆經了冰川的洗劫,它們隻在地形比較複雜的中國南方和其他一些地方生存下來。因此,柳杉也被稱作“活化石”。
柳杉是一種常綠喬木,它們的葉為錐形,略呈五行排列,微微向內彎曲。柳杉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木材輕軟、細致、容易加工,不容易被白蟻蛀食。這種木材紋理直,不翹不裂,是極好的建築材料。人們還發現,由於柳杉的枝葉茂盛,冠幅大,所以它們擔當了淨化空氣的重任。據測定,每1萬平方米的柳杉一天竟可以吸收60千克的二氧化碳,淨化空氣的能力真有點令人不可思議!
香料之樹——胡椒
胡椒是比利亞的國樹。胡椒原產印度,另一種藥用胡椒——畢撥,原產印度尼西亞,同是胡椒科多年生藤本植物。
胡椒不能獨立生長,但靠其強勁的攀緣能力沿著其他物體向上攀緣。它長達6米,莖圓形,莖節膨大,並有許多吸根。呈互生,卵圓形,革質,有5~7條大葉脈。夏季開花,圓錐花序,腋生,花序細長下垂,有黃白色花100多朵。漿果初時綠色,成熟後鮮紅色,果實圓形,一穗可結50粒左右,它原是野生香料植物,生長在印度西海岸的山地。
公元初,胡椒由印度傳到中國,當時用的是梵文的音譯“畢撥”。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到達柯枝國(今印度西南部),親眼看到那是一個盛產胡椒的國家,並作了生動的記錄:
從航船工遠遠望去,就能見到一片長滿胡椒的海岸,鬱鬱蔥蔥。這裏的人民都靠種胡椒為生。
中古時代,阿拉伯人將胡椒傳到歐洲,由於數量很少,價格昂貴,要用黃金來買,甚至幹脆把它當作貨幣來流通。當時,人們估計一條貨船所載的貨物價值,總要看看船艙裏裝有多少胡椒。商人們甚至把錢袋叫做“胡椒袋”。
公元409年,西哥特人侵占了羅馬,而贖回這個城市的代價是胡椒3000磅。
1462年起,葡、荷、英、法、德等國殖民者相繼入侵利比裏亞,掠奪胡椒和販運黑奴。
這一帶成了著名的穀物海岸和胡椒海岸了。
種植胡椒的技術相當複雜,不僅要豎立一根根木樁或水泥柱,供胡椒的藤本攀緣,而且它喜歡吃葷食,經常要施一些有嘰肥料,如魚內髒、碎骨、蝦米等,隻有這樣,才能盛開花朵,多結碩果。
胡椒栽培品種有大葉和小葉兩種,大葉種葉大、果大,生長快,花穗少,但果實成熟期一致;小葉種葉小、果小,花穗多,但果實成熟期不一致,產量較高。
20世紀50年代,我國海南島引進大葉種胡椒栽植,現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都有大量栽培。
現在,栽種胡椒較多的國家有印度、越南、柬埔寨、斯裏蘭卡等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生產胡椒最多的國家,摩鹿加群島有“香料之島”的稱號。
蕨類之王——桫欏
桫欏,又名樹蕨,高可達8米,屬於蕨類植物。現存的蕨類植物大多是較矮小的草本植物,隻有極少數在大陸變遷時幸免於難,桫欏即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現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被列為國家一類重點保護植物。
桫欏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分布於我國雲南、貴州、四川、西藏、廣西、廣東、台灣等地,常生長在林下或河邊等陰濕之地。從外形看,桫欏有些像椰子樹,其樹幹為圓柱形,直立而挺拔,樹頂上叢生著許多大而長的羽狀複葉,如果把它的葉片反轉過來,背麵可以看到許多星星點點的孢子囊群,其中生有許多孢子。桫欏是沒有花的,當然也無果實和種子,它是靠孢子來繁衍後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