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棉花土豆套種。種土豆2月中旬切塊催芽,3月上旬播種,1.6米為一種植帶,土豆小行60厘米,大行100厘米,4~5月上中旬在大行播種棉花,棉薯間距25厘米。土豆6月上中旬收獲。
二是棉花圓蔥套種。圓蔥於9月上旬播種、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定植前施足底肥,整地做畦,按150厘米為一種植帶,整成寬80厘米的低畦,寬70厘米的高畦,在低畦內種四行圓蔥,行距20厘米,株距15厘米,栽後澆水蓋膜,第二年4月中旬在高畦上播種兩行棉花,棉花小行50厘米,大行100厘米,棉蔥間距20厘米。
三是棉花大蒜套種。棉蒜套種需要小麥、玉米、大蒜、棉花二年四熟輪作。9月下旬,秋作物收獲後,立即施肥造墒整地。按70厘米一條帶種3行大蒜,其中2個20厘米小行距,一個30厘米的大行距(套種棉花行),株距9.5厘米。點種大蒜後立即澆水,隨後蓋膜,第二年4月中下旬,在大行內套種一行棉花,棉花品種最好選用“中棉37”早熟抗蟲棉等優良品種。
四是棉花西瓜套種。一般采用“二一式”棉瓜套種模式,即兩行棉花一行西瓜,帶寬1.5米,棉花行距70厘米。先種西瓜,挖40厘米深的溝,在溝內施肥。農曆二月初播種西瓜並蓋膜,株距50厘米;棉花播種時間為4月中旬,采用抗蟲棉,能縮短瓜棉共生期,提前西瓜成熟期,減少兩種作物爭光爭肥弊端。以上細節適用黃河以南。
小麥:
一是麥田套種棉花。有“三二式”,即每個種植帶1.5米左右,在0.5米左右的低畦內種三行小麥,在高畦上套種2行棉花,適合肥力較差的低產田。也有“四二式”,每個種植帶1.6米左右,在0.6米左右的低畦內種四行小麥,在高畦上套種2行棉花,適合肥力較好的高產田。
二是麥田套種花生。分小溝麥套花生和大溝麥套花生。小溝距0.5米左右,溝深0.l米,溝底寬0.2米,溝底播種2行小麥,壟背套種1行花生,適於中等地力,無水澆條件地塊;大溝距0.7~0.8米,溝深0.l米,溝底寬0.2米,溝底播種2行小麥,次年4月在壟背上套種2行花生。
三是小麥、越冬菜、花生間作套種。一般水澆地采用大溝麥套種的方式,秋種時,溝底播種2行小麥,壟背播3行越冬菜,次年4月收越冬菜後,在壟背上套種2行花生。
四是小麥、越冬菜、西瓜間作套種。小麥秋種前,在1.6米的種植帶內整成0.6米寬低畦、1米寬高畦各一個,低畦種3~4行小麥,高畦種越冬菜。次年4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後在高畦上種2行西瓜。
五是小麥、越冬菜、黃煙、秋菜間作套種。每2米為一個種植帶,整成1米寬的高、低畦各一個。低畦秋種6行小麥,高畦種越冬菜。次年“立夏”前收獲越冬菜,5月上旬移栽2行黃煙。麥收後結合黃煙中耕、滅茬,於“立秋”前後壟種2行蘿卜、大白菜等秋菜。以上細節適用黃河以南。
17進行輪作種植,該怎麼做?
輪作是在同一塊田地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或年間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或複種組合的一種種植方式,也是用地養地相結合的一種生物學措施。中國早在西漢時就實行休閑輪作。輪作有利於防治病、蟲、草害,也有利於均衡地利用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狀,調節土壤肥力。輪作分為定區輪作與換茬輪作。
茬口特性宜牢記
給予後季作物種種影響的前季作物及其茬地叫做茬口。俗話說“糜子茬口種青稞,連個雞也養不活”。所以不是什麼作物都可以輪作的。如果不懂作物的茬口特性,最笨的辦法就是等前季作物收割後再播種後季作物,但很浪費日光。所以了解以下作物的茬口特性很必要。一是禾穀類作物:生物量大、帶走養分多;碳/氮比高、分解緩慢;吸收氮、磷較多,鉀較少;須根係、入土較淺、根量集中;土傳染病害少。二是豆類作物:共生固氮;自然歸還率高;碳/氮比低、易分解;需要鉀、鈣較多,養分總量較少;不耐連作,前作宜為禾穀類和薯類。三是纖維油料作物:自然歸還率高,被視為半養地作物;芝麻騰茬早,是小麥的好前茬。四是塊根塊莖類作物:生物量大;養分需要多,特別是鉀;土壤疏鬆,對後作有利;不宜連作。五是綠肥牧草類作物:多為豆科作物,是多種作物的好前茬,對後作一般都表現出增產作用。
輪作製度有講究
一是作物結構確定輪作組合中的作物組成。農民朋友在進行輪作時,要注意安排不同類型的作物,使其搭配合理,效果最佳,如禾本科與十字花科、禾本科與豆科、水與旱作之間換茬效果最佳。
二是弄清輪作周期。不同的農產品往往有不同的輪作周期,打破這個周期去輪作往往會產生不良作用。以蔬菜為例,輪作的周期主要依據各類蔬菜主要病原菌在栽培環境中存活和侵染的不同情況而定。需相隔2~3年的有馬鈴薯、山藥、薑、黃瓜、辣椒等;需隔3~4年的有茭白、芋、大白菜、番茄、茄子、冬瓜、甜瓜、豌豆、大蒜、芫荽等;要求輪作年限最長的為西瓜,需隔7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