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我這一輩子,走得最遠的就是娃兒他娘的老家蓮花鎮,比不了朱大掌櫃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啊。白活了一輩子,慚愧慚愧!說來還是你運氣好啊!年不過三十,就成了王記的大掌櫃。那王記的老東家,原本是武帝麾下一名的軍司馬,掌管一軍糧草。精於算學,勤勉勇敢,得了武帝的賞識,這才成就了王記祥瑞的興盛。按軍功來算,老東家可是武帝北征蠻夷西抗夏國的有功之臣。
想當年,他也是像你這麼大的歲數創立了王記商鋪。上有皇宮采辦,下有大周國十餘處分店。南絲北裘,米鹽糖油,乃是大周商賈第一人。出身軍伍,又無官威,一派瀟灑利落的作派,可比那些出身低微的普通商人威風多了。他老人家在商言商,從不用以前軍隊裏的官場上的關係為自己謀取私利,巧取豪奪。大小生意有章有法,公正可信,在大周聲名遠播,受人崇敬啊。
武帝故去,文帝即位,他老人家也漸漸淡出,聽說這別處的分號關了好幾個,隻留下了洛州和惠州的兩家。”孫泉做為一個長者,好不容易和朱貴這個迅速崛起的後起之秀有這個談話的機會。總得要講講過去的故事,讓他好清楚做人的道理,免得行事生猛,傷了大家的和氣。
其他分號自朱貴進府後就未聽說。老東家去了之後,洛惠兩處主事人和帳目也一並消失。仔細問起來,沒有一個能說得清楚是怎麼回事的。王慶祥隻知吃喝嫖賭,對自家的買賣根本不清楚。姨奶奶那兒也沒聽老東家說過,老太太無論怎麼逼迫寧願躺在屎尿中也不肯吐露半分。
上頭隻看中了王家的鹽引、宮中的采辦和皇城裏幾家地處繁華地段的商鋪,這些可以讓他們一接手就能立刻賺取巨額好處。他們可不想花心思弄清楚一個沒落商戶的運作方式。而他隻不過是個馬前卒,替主人謀取了王家的產業,以後隻要看管好這些產業讓主人拿到巨額的回報就行。至於其他的,沒人讓他去了解,他也不必去深究。
如意給兩人倒了油茶,滿臉的不高興。暗示自己的父親,屋裏的張翠翠給她氣受。可孫泉正忙著勸戒朱貴,無心搭理她。
朱貴看著陶碗中溫熱的油茶,沒有心思喝,這些舊事增加了他心中的煩躁,東西是得到了,卻無法深入探究,他這個大掌櫃名不符實:“是啊,王記祥瑞的盛名,朱某有所耳聞。可是待我進府時,王記就已經削減了各處分號。老東家教導我們,商場如戰場,世事無常,後起之秀層出不窮,生意上的起伏很正常,隻要記住一點,無論什麼境況,誠信守約必須要做到。這是生意人的本分。”
“原來如此,嗬嗬,老夫說多了,問東問西的讓大掌櫃見笑。沒有辦法,自打軒轅家建國立都起,老夫祖上就在這皇城裏紮下了根,一連三代都是這紅花坊的坊長。也就隻能講講這大周都城裏的風雲人物和那些興慶府律法民俗坊規什麼的。老孫家不才,幾代人沒出個念書的,連數都數不清,做生意也沒有那個本事。隻能憑著老興慶府人的身份,在衙門、商行、坊間謀個出苦力的差事。這有身份的官員,也就認識我們上頭的那一位,其他的,就我們這嘴笨沒眼色的人,也搭不上關係。
這興慶府共有四個地界住的都是平民雜戶,咱們這個紅花坊最為窮酸。三教九流,平民匠戶,再加上外來的人口很是難管。我這個坊長不好當啊。”
“坊長謙虛了。朱貴也在這紅花坊茅草屋裏住過,如今日子好了些,但妻小還是安置在這裏,就是因為放心。這麼多年,大家知根知底的,都能說得上話,幹什麼事都也能找到個幫手。再就是有您主持日常,大家都服氣,這紅花坊也是太平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