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鮮事物,人們總是充滿好奇心的。
然而,好奇心來的快,去的也快。一開始,南安的大佬們對張易被刺殺一事還是格外關心,可在防衛部遲遲給不出調查結果後,大佬們的心思也就淡了。隨著冬天的臨近,南安的事務越來越繁忙,大佬們忙碌起來之後,也就將這件事忘在了腦後。
甚至連張易也忘了。
有一點張易和曾仁鐵是一樣的,那就是同樣不喜歡動腦子勾心鬥角,工程的事和研究的事就足夠他忙的了,哪有那麼多事件想那麼多有的沒的。
漸漸的,刺殺事件就這麼平息。
不過,還有兩個人並沒有忘記這件事。
一個是曾仁鐵。
一個以父親為榜樣,從懂事起便將人生理想定為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並為之不懈努力的人,在接到了父親的命令後,可能不用心去查嗎?
不過這事確實有點難查。
到目前為止,曾仁鐵也隻是有了點眉目。為了給父親一個滿意的答複,曾仁鐵並沒有在調查有了一點進展之後就立即報告給曾文成,而是準備在事情被徹底查個水落石出之後,再作答複。
另一個人自然是曾文成。
再睿智的人也有糊塗的時候,再冷靜的人麵對自己的親人也會有激動的時候,外人隻看到了曾文成的鐵血,卻沒有想過曾文成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說實話,在聽說刺殺事件牽扯到曾仁鐵時,曾文成的心確實有過一絲動搖。
在華夏,普通人登上高位幾乎可以稱的上是一條逆天之路,敢踏上這條路的人不是沒有,但最終成功的卻是寥寥無幾。
曾文成算是其中比較成功的一個。
曾文成隻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沒有紅色背景,也沒有什麼靠山,可他卻當上了南安軍區的司令員,還將南安軍區經營成一塊鐵板,斬斷了無數想要伸進南安軍區的手。
在成功的背後,他的付出也要比普通人多的多。
在別人享受天倫之樂,陪伴著家人的時候,他還在部隊裏打拚。對待孩子,他是覺得虧欠的,尤其是長子曾仁鐵。
在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父母懷裏撒嬌的時候,曾仁鐵就已經進入了軍隊,開始了魔鬼般的訓練,鐵血的征途。
長子的消息,曾文成一直在關注。
可他一直跟家人聚少離多,曾仁鐵進入軍隊之前,曾文成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就不超過一個星期。
在曾仁鐵進入軍隊之後,出於各種原因,曾文成更是幾乎沒有和長子見過麵。父子倆距離最近的一次,也隻是在曾仁鐵訓練的時候,曾文成偷偷跑過去看了一眼。而曾仁鐵卻並不知道他父親曾經去看過他。
世上最難懂的是人心。
即便是每天都相見的人,你又如何能夠知道,在他衝你笑的時候,是否內心中卻是另一幅麵孔。
這不是危言聳聽。
古人都說知人知麵不知心,吳廣能起兵反秦,還和秦軍打的有聲有色,最終還不是被自己的部下田臧給殺了。汪精衛曾經那麼高調的抗日,最後還不是當了漢奸。世人都知曹操性格多疑,對誰都不信任,誰又能明白他的苦。
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你都不一定能搞清楚對方真正在想些什麼,和曾仁鐵相處的時間寥寥無幾,曾文成自然也是不清楚曾仁鐵心性如何。
萬一真的是曾仁鐵做的呢?
這不是沒有可能。
曾家可以說是南安的皇族,自古以來,帝王家便是親情淡漠。
曾文成一共有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中,二子曾仁血,三子曾仁守目前來看對家主之位都沒什麼競爭力,小兒子曾仁山和四個哥哥年紀差距較大,尚且年幼,也看不出什麼,可四子曾仁江不同,曾仁江年近三十,已是名聲在外。
張易在遭到刺殺之前,剛剛在曾仁江家吃過晚飯。
容不得人不多想啊!
說不清是感情占據了上風,還是理智占據了上風,反正最終,曾文成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大兒子。
“唉!”
哪怕是在下炮平南安城這個決定時,他都不曾猶豫過。可麵對家事,曾文成也隻能無奈的歎息。
張易被刺殺一事在高層鬧的沸沸揚揚,生存在南安底層的人民對此卻是毫不知情,他們的日子依然是在按部就班的過。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永遠不是高層的利益糾葛,而是自身的衣食住行。
末世裏,人口銳減。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至少雖然南安城被平了,但是從周邊城鎮甚至村莊搜集到的衣服棉被已經勉強能夠滿足過冬的需求。
住房問題南安一直在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