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共產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的曆史經驗(1 / 3)

中國共產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的曆史經驗

專題研究

作者:樊翠英 成曉曼 楊愛梅

[摘 要] 建黨90多年來,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中國共產黨都會組織全黨開展集中學習教育活動。分析曆次學習教育活動的經驗,對於我們把握執政規律,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關鍵詞] 學習教育活動 曆史經驗 學習型政黨建設

習近平指出:“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誌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實現大發展大進步。”[1]經常性開展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勇於突破教條主義束縛,大膽理論創新,敢於剖析自我,不斷完善自身的精神和品格,而曆次學習教育活動所留下的經驗和方法無疑已成為當前我們黨把握執政規律,加強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寶貴財富。

一、把握關鍵時機,解決突出問題

我黨曆史上的曆次學習教育活動,都是在革命、建設或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統一全黨思想、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而進行的。

延安整風運動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開展起來的。當時黨內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嚴重地束縛全黨,許多人把共產國際指示奉為金科玉律予以照搬照抄。加上抗戰以來發展的70餘萬新黨員,絕大多數出身於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缺乏係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和作風的侵蝕,影響了黨的先進性的發揮。麵對這些問題,全黨開展了一次大規模整風運動,掀起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高潮,從而端正了政治路線和思想方法,並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重新認識中國革命的曆史問題和現實問題,使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達到了空前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7年冬至1948年春進行的“三查”和“三整”整黨整軍運動,是針對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關鍵時刻,革命隊伍中出現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和作風不純的狀況而開展起來的。“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在部隊中是指查階級、查工作、查鬥誌。“三整”,是指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通過整黨整軍運動,純潔了黨的組織,改進了黨的作風,保證了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提高了官兵的階級覺悟和部隊的戰鬥力,加強了紀律和團結,為奪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2]

1950年的整風運動是在黨的執政初期,麵對建設社會主義的嚴峻考驗情況下進行的。由於革命勝利,一些老黨員、老幹部滋長了驕傲情緒和嚴重的命令主義作風,甚至出現蛻化變質等嚴重現象。同時,約有200萬新黨員還沒有來得及接受必要的黨的知識教育。為麵對執政帶來的考驗,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黨中央在1950年利用夏、秋、冬三季進行了全黨整風。而1951年至1954年的整黨運動的重點是進一步解決黨的基層組織的問題。這次整黨以思想整頓為中心環節,對黨員普遍進行黨綱、黨章以及黨員八項條件的教育。在此基礎上,按照黨員標準八項條件,對黨員進行登記、審查和處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這次整風、整黨運動,提高了黨員的思想覺悟,純潔了隊伍,改善了黨的作風,密切了黨群關係,提高了黨的戰鬥力,對黨領導全國人民恢複國民經濟,順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起了重大作用。

鄧小平同誌提出“重新學習”及1983年開始的黨內整頓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針對“文化大革命”後黨組織戰鬥力渙散、黨的組織生活不健全以及黨員隊伍狀況不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等問題,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的一次全麵整頓。本次整黨的任務是統一思想、整頓作風、加強紀律、純潔組織。通過一係列學習和思想教育活動,全黨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麵都有了很大改善,進一步把全黨的思想統一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基本路線上來。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葉之後,我國的改革進入到攻堅階段,經濟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了種種新變動。難得的發展機遇和麵臨的嚴峻挑戰,對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質、駕馭複雜局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世紀之交的曆史關頭,中共中央在全國縣處級以上幹部和領導班子中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內容的教育活動,以解決黨內不同程度存在著的忽視理論學習,理想信念動搖,政治敏銳性和鑒別能力缺乏,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盛行等問題。“三講”集中教育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恢複和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使黨的領導幹部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高了學習理論、增強黨性鍛煉的自覺性,進一步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2000年底到2002年“在全國農村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是我們黨在新世紀為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著手進行的一項重要基礎建設,是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一件大事”[3]。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的主要對象是縣以下黨員、幹部,主要任務是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解決一批農村基層存在的突出問題。因為做好農村的各項工作,不僅要靠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而且要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的素質過硬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通過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幫助他們切實改進了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推進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事業。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則是在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關鍵時期進行的。這個時期既是“發展機遇期”,又是“矛盾凸顯期”。但是,由於一部分同誌對形勢認識不足,一直沉浸在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中,頭腦不夠清醒,缺乏憂患意識;更有些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不強;有的黨員理想信念不堅定、黨員意識執政意識淡薄。在全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大家把學習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增強本領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切實解決黨組織和黨員在思想、組織、作風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廣大黨員更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加深對工作規律的認識,切實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真正肩負起曆史使命,體現出黨的執政能力,體現出黨的先進性。

十七大之後進行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是在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取得舉世矚目偉大成就、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向前邁進的背景下開展的,是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我們麵臨的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開展的,特別是在全黨全國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背景下開展的”[4]。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是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幹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麵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5]。“這次學習實踐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全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也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實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