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研究 二、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的先進經驗暨典型(1 / 2)

甘肅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研究 二、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的先進經驗暨典型

各市(州)在打造文化產業發展平台上創造了一些先進經驗,產生了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先進典型,值得在以後發揚和借鑒。

(一)內源是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的動力

各市(州)都高度重視,把打造文化產業發展平台作為推動區域經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柱。普遍采取了包括納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建立領導協調機構,落實項目責任製度,優化土地、稅收政策,組織人才培訓,舉辦節會活動,加大對外宣傳等一係列措施,正因為組織推動得有力,才產生了顯著效果,也產生了一些先進典型。

蘭州市、慶陽市等多數市(州)都已製定了“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並重點突出文化產業平台建設,健全了組織機構。蘭州市對現代傳媒業、出版發行業、數字動漫業、文化演藝業、文化旅遊業及相應的發展平台進行了規劃,成立了文化產業協會;慶陽市對香包民俗、紅色旅遊、書畫藝術品等8大文化產業及其承載園區和基地進行了具體規劃,成立了香包民俗文化產業開發辦公室和產業協會。

天水市、嘉峪關市、平涼市舉辦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擴大了影響力。天水市主打“伏羲公祭大典暨伏羲文化旅遊節”的節會品牌,嘉峪關市打造了“國際滑翔節”和“鐵人三項賽”品牌活動,平涼市舉辦“中國?平涼崆峒山世界問道養生大會”和“崆峒杯國際武術邀請賽”等活動。

慶陽市加強對文化人才的組織培訓。近三年完成了10萬農村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其中,市上每年培訓文化企業經理(廠長)120人,香包刺繡等技術能手500人;縣區每年承擔32000人的培訓任務,扶持培養8-10名在市內外有影響的民間藝術人才。

白銀市、天水市加大對外宣傳報道的組織力度。通過邀請中央、省內各大媒體到本地進行采風,舉辦各類宣傳促銷活動,擴大本地文化基地影響。白銀市立足打造全省一流的紅色文化產業基地和影視文化產業基地,以報刊、電視、網絡多種媒介的全方位、大力度宣傳,增強了宣傳效果;天水市以“全球華人尋根祭祖聖地”為主體形象,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區域聯動、行業聯合、企業聯手的宣傳促銷方式,提高了文化旅遊園區及其品牌營銷的質量和效益。

(二)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並突出地域特色

各市(州)都立足於本地文化資源,突出地域特點,挖掘和開發特色資源,規劃和建設文化產業發展平台。

大多數市(州)利用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文化旅遊園區和基地。酒泉市和嘉峪關市發揮敦煌文化、長城文化和航天文化的品牌優勢,推進文化旅遊園區和基地建設,輻射周邊地區,使其成為溝通蘭州、敦煌、烏魯木齊的文化橋梁。天水發揮先秦文化、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品牌優勢,建設伏羲文化產業集聚區,輻射慶陽、平涼、隴南,使其成為聯結蘭州與西安的文化紐帶。平涼市以“人文養生、休閑度假、生態觀光、西部民俗”為特色,建設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基地和休閑避暑旅遊經濟圈,紮實推進旅遊產業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