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一字之差(2 / 2)

劉天河清了清嗓子,說道:“各位江湖上的朋友,老朽有禮了!”說罷團團一揖。他的聲音宏亮,哪裏有半分老邁之相。

台下頗有些喜好多口之人,聞言紛紛道:“老前輩偌大年紀,就不要這般客套了。有什麼話隻管說好了,咱們大夥聽著那!”

劉天河哈哈一笑,說道:“多謝各方朋友抬愛,老朽深感榮幸。算起來,老朽受邀主持薛葉兩家的接劍大典已有六屆,這倒不是說老朽有何過人之處,全是因為兩家的當家人信得過老朽。至於說曆屆大典都順風順水,那全是因為兩家操辦得體,江湖朋友給足了麵子,和老朽卻沒有半點的關係。”劉天河很是健談,說起話來風趣詼諧,常令讓在場之人不時發出陣陣笑聲。但他畢竟已過耄耋之年,很難再有新意,說的大多是以前主持大典隻是說過的話,很多人都能背頌出來。有幾個參加過上屆大典的年輕人,竟在台下惟妙惟肖地對起了他的口型,惹得旁邊的人掩口偷笑。

林錯此時卻顧不了這些,他已完全醉心於對江帆劍法的揣摩之中。而葉連江並沒有因為連番的解說劍法而疲累,反而越發有了精神,這大約是在指點林錯劍法的同時,勾起了他對往事的回憶,讓他不知不覺的沉醉其間。

劉天河將主持大典的場麵話重複了一遍,眾人隻道他的話已經說完,哪知他話鋒一轉,接著說道:“今天的接劍大典與往年略有不同,二位掌門人又有了新的舉措。”

眾人一聽這話,又都安靜了下來,想要聽聽又有什麼新的變化。

劉天河道:“以往江陵劍派掌門人更替,名叫‘接劍大典’,由這一屆開始,要改個名目,喚作‘奪劍大典’!”看到眾人一臉詫異,便又接著道:“雖是一字之差,卻有了極大的不同。在接劍大典中,先由兩家子弟到台上演武比試,請門中師長及各方來賓考校三年來的學業,最後是二位莊主交接掌門信物。奪劍大典略有不同,少年弟子演武獻藝繼續保留,隻是掌門人之位不再是輪流更替,而是以武功高下而定。”

眾人既不知兩家因何有這般改動,更不去關心此舉會有什麼不妥,他們此行更多關注的有沒有熱鬧好看。以往兩家少年子弟武功的展示,已經令人讚歎不已,這次能親眼目睹薛葉兩家的頂尖高手比武過招,想必更會令人大開眼界,想到此處,眾人紛紛叫好。

劉天河又道:“老朽起先頗是不解,掌門之位和和氣氣的交接有什麼不好?幹嘛非要動手過招,傷了和氣?後來聽葉莊主的一席話,也覺得頗有道理。隻是老朽年邁,重提老話倒還可以,推陳出新就有些做不來,說話未免詞不達意,難以將其間的精要敘說明白,不如就請葉莊主親自和大家講一講,以解大家心中的困惑。”

在眾人的轟然叫好聲中,葉千山走到台口,先對著劉天河深深一揖,恭送其回了後台,然後轉身對著台下深施一禮,朗聲說道:“眾位新朋老,葉連山有禮了!薛葉兩家接劍大典以曆百年之久,劉老前輩主持大典也有六屆,大家有目共睹,每一屆都做到盡善盡美,那真是功不可沒。我謹代表兩家族人,對老前輩致以深深謝意。”回身對著劉天河又是深深一揖。

就在此時,忽聽蹄聲大作,猶如風雷滾動一般。眾人紛紛順著聲音望去,隻見通往山下的道路之上,二十餘騎快馬風馳電掣一般奔來,倏忽間就已到了空地之上。眾人料想又來了觀禮之人,也就不以為意。哪知這些乘客並沒有勒馬收韁之意,奔著台下看客直衝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