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交響樂之夢(1 / 3)

中國交響樂之夢

采訪

作者:李長纓

如今,中國的交響樂團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蓬勃發展。據基金會2015年最新統計,全國共有六十二家職業交響樂團,非職業交響樂團更是達到了幾百家。我曆時三年,采訪了十餘家職業交響樂團的指揮和樂團管理者,這些交響樂人暢談了各自樂團的曆史、發展、現狀、特色,也談了麵臨的處境和困難。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一支樂團都有著非同尋常的發展曆程,充滿著各種艱辛、困苦,也收獲了榮譽和口碑,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對中國交響樂事業的那份執著和堅持……我深感做好一支成熟的、具有良性循環發展的交響樂團的不易,感慨這些中國交響樂人的不懈努力、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我選取了四支頗具代表性的交響樂團,從原上海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談上海交響樂團的曆史、夏季音樂節的“跨界”演繹,年已八十五歲的指揮家鄭小瑛談廈門愛樂樂團的普及之路,到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譚利華談北京交響樂團委約中國作曲家作品,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談中國愛樂樂團的演出季,探討中國交響樂團在新時期下的發展思路和夢想。

歸根結底,交響樂、交響樂團究竟能為社會、為人們做些什麼?如何普及交響樂,如何讓老百姓離交響樂藝術更近,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社會性的話題。

陳光憲談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曆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

2014年9月6日,在綠樹成蔭的複興中路1380號,上海交響樂團迎來了它的一百三十五歲生日,悠揚的樂聲回蕩在上海交響樂團的新廳中。對這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的發展和變遷,上海交響樂團總經理陳光憲先生這樣回憶道——

上海交響樂團應該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支交響樂團,也是亞洲最早的。在全世界的排列,從全世界交響樂團的成立先後順序看,它可能排在第十七、十八這樣的一個位子。它一百三十五年的曆史從來沒有中斷過,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它成立的時候是清朝,經曆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到現在。不管是“文革”還是朝代的更替,這個樂團始終存在,隻不過名字有所不同,原來叫公共樂團,之後叫工部局樂團,再後來叫上海市政府交響樂團,最後就變成上海交響樂團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時候,我問我們樂團的一些老同誌,他們說,哎呀,解放軍要進城了,這個由帝國主義的樂手組成的樂團,有一大半都是外國人,演的都是外國的東西,這個團肯定要被解散。沒想到解放軍進城,剛剛解放上海第三天,當時的陳毅司令員,也是上海的第一任市長,就派了軍管會來接管上海交響樂團。當時接管的三位是——總政軍樂團的第一任團長羅浪,上海音樂學院的院長賀綠汀、桑桐。於是,這樣的一個樂團就變成了上海交響樂團,人民的交響樂團。陳毅市長說,交響樂是個好東西,解散起來很容易,但成立非常難。就是因為陳毅市長的一句話,所以使上海交響樂團有了今天一百三十五年的曆史。

我們的新中國經曆了很多坎坷,交響樂的發展並不像歐洲、美國那麼快,但它畢竟在一步步地前進。真正步伐比較快的時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不光是上海的交響樂團,全國的交響樂團,都是在跟上世界交響樂團的步伐。比如這幾年,我們有了自己的音樂季,而且從2014年起,我們有了自己新的音樂廳,從新廳的聲音到內容的策劃,我們不輸給任何一個歐洲、美國的樂團和音樂廳。

正是由於新廳的建立,上海交響樂團有了自己溫暖的家,也吸引了更多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音樂家。從上海交響樂團2014/2015演出季來看,就有四十五套內容豐富的曲目。而從2010年起,每年的8月,他們別出心裁地舉辦了上海夏季音樂節,這是一個音樂的狂歡,它打破了古典音樂、電影音樂、流行音樂的藩籬,讓更多人輕鬆地走進交響樂,聆聽和感受它的魅力。你不必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而可以穿著牛仔愜意地隨著音樂搖擺。

上海夏季音樂節,我們已經辦了5屆了,當時初衷有兩個,一個是覺得交響樂要普及,雖然我們現在每一場音樂會都能達到95%以上的上座率,但是跟歐洲、美國比,還是有差距。因為隻有廣大的青年觀眾能夠參與到這樣的音樂中來,才能使我們的交響樂團更有生氣,更有發展的空間。費城、柏林愛樂都有自己的音樂節,上海大都市必須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自己新的音樂節。首先要改變大家的一種觀念:它不是在正式的音樂廳和劇院,或是要穿著正裝正襟危坐來聆聽非常高深的交響樂,而是讓大家非常休閑地在一個很寬鬆的環境下,聽著比較通俗的交響樂,但是我們一定是最優秀的曲目,請最好的名家來夏季音樂節演出。我們的票價很低,從0元到300元,一般在100元以內,我們對學生是零票價。

當然,要舉辦這樣規模的夏季音樂節和常規的演出季,在資金方麵,除了票房收入、政府補貼以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

我是1997年到上海交響樂團擔任總經理的,記得我剛到交響樂團的時候,樂團是非常困難的。那時演出並不多,賣票很不好,幾塊錢一張都很少有人來買,演出收入隻有幾十萬。後來慢慢的,我們通過普及,通過對演出質量的提高,通過營銷的手段,到了2009年,我們的演出收入已經達到二千餘萬,現在已經是四五千萬的演出收入。還有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我到交響樂團的第一件事,那個時候交響樂團發不出工資,陳燮陽請了企業來讚助,當時有一家企業給了兩百萬,我拿了以後非常感謝這個企業家,請他來聽音樂會,他對我說,錢你拿走,但是音樂會我不要聽的,我聽不懂的。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已經有十二家大型的企業來支持,而且這些企業家都非常懂交響樂。也就那麼短短的十幾年時間,我們中國確實從人的素質,從企業的責任心,從我們整個的文化環境,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與發展。

從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季、特色品牌夏季音樂節以及財政方麵來看,他們處於良性循壞的發展狀態,而從社會和企業得到的幫助能讓樂團生產出更好的內容,反哺社會和聽眾。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