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生病嗎?他問。

也可以說是生病,也可以說不是生病,是因為想念。

想念孩子嗎?

老人看了他一眼,說,你猜對了,我們隻有一個兒子,他去了美國,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後來他在美國結婚了,再後來他也有了孩子,我們有了孫子,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我們的孫子,我們隻有一張照片,是我孫子的照片,在美國拍的。

一直到你老伴去世你兒子也沒有回來嗎?

老人說,一直到我去世他也沒有回來。

此時此刻,或者不是此時此刻而是某時某刻,在地球上的另一個地方或者是某一個地方。

父親病了。父親最後的日子,一直在醫院裏。他一直在等兒子的電話。可是兒子一直沒有打電話來,護工每次走進病房,看到老人巴望的眼神,她的心很酸,可是我無能為力,她在心裏對老人說。老人聽不見她的心裏話,老人總是問她,我兒子來電話了嗎?護工說,您剛才睡著的時候,您兒子來電話了,你好多天沒好好睡了,我們沒忍心吵醒你。你兒子說他還會再打來的。老人笑了,點著頭。他不再睡了,怎麼困也不閉眼,他的兒子一直沒有打電話來,他就一直不睡,醫生和護士隻能用藥讓他睡去。

老人醒來後的第一句話就說,我兒子來過電話了吧。護工說,來過了,可是你睡得真香,喊你你也不醒,你還說了夢話,你肯定是夢見了你的兒子,你在夢中笑了。老人說,我知道他會給我打電話的。

一直到臨終,老人感謝護工,感謝她每天替他買來鮮美的生煎饅頭,讓他在生命的最後的日子裏,仍然每天有著期盼,有著向往。老人說,謝謝你,你是個好心的女人。護工說,你兒子真的打電話來了,但每次都不巧,你都睡著。老人微笑著說,可是我並沒有告訴他我病了,我也沒有告訴他我住在醫院裏。護工說,那我來替你告訴他吧。老人搖了搖頭,不用了,他在外麵,很艱苦,很艱難,不要拿一點小事去煩他了。

護工費了很大的力氣,通過老人的病友,通過醫護人員,最終了解到了老人兒子的情況,想方設法找到了他在美國的聯係方式。電話終於撥通了,因為是上班時間,公司有嚴格的規定,不能接工作以外的任何電話。他的同事說,下班後他會轉告他的。

護工就分分秒秒地計算著那邊的下班時間,下班時間到了,下班時間過了,下班時間過了幾個小時,十幾小時,始終沒有電話來。

老人等不及了,他要走了,護工緊緊拉住他的手,說,你兒子的電話正走在路上。

老人同意她的說法,老人說,我會在路上接到他的電話。

老人被推出了病房。護工推著老人走在醫院的走廊上,經過護士值班室的時候,護工忽然聽到了電話鈴聲,依稀中她聽到接電話的護士在說,找三十四床護工的眼淚“嘩”的一下子湧出來了。

醫院對麵的老街,有一家點心店,做生煎饅頭。每天下午四點鍾,護工就來了,她要給病人買生煎饅頭,還給其他病人和他們的親屬或者陪護捎帶一點,她是這裏的常客。她護理的病人常常變換,他們病愈出院了,或者去世了,她就再換一個病人,她的病人有的從來沒有吃過生煎饅頭,有的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生煎饅頭,但是在她的影響下,他們都喜歡上了這種傳統的點心,熱騰騰地煎出鍋來,咬一口,一包鮮美的湯水就溢出來了。

但是她後來不當護工了。她護理的一位老人,一直在等他的兒子的電話,但是兒子的電話,最終也沒有追上老人離去的腳步。老人空望的目光,讓她受到了深深的刺激。

她改行了,當清潔工,每天晚上到街上去掃地。這樣,她就用不著白天黑夜都在醫院裏,她每天可以有一半的時間守在家裏,她就不會像老人那樣,錯過兒子的電話了。

她曾經幫老人找過兒子,其實她自己也沒有找到兒子。她的兒子在數年前遠離家鄉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有一天她正守著煎饅頭的鍋,等著饅頭出爐,有一個攝影家來了,他要拍一些風土人情的照片,就把她拍下來了,還有那滿滿一鍋的生煎饅頭。後來攝影家把照片給了她,她又把照片寄給了兒子,兒子卻一直沒有回信,也沒有回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