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鏡中的佛法(文)(1 / 3)

?“這是什麼?”玄奘舉著一麵銅鏡,問道。

十幾個年紀不同、衣著華貴的女子頓時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邊笑邊答:

“這不就是一麵鏡子嗎?”

“是啊,誰不認得鏡子啊?”

“阿依那每天都要在鏡子前照上至少一百遍呢!”

“烏姆每天至少要照兩百遍!”

……

一時間,這個香氣四溢的房間裏,嘰嘰喳喳,熱鬧非凡。

玄奘在心裏暗自喟歎,他現在是在宮中,依照諾言為女眷們單獨講經。對他來說,這實在是一件苦差事,絲毫不比單人匹馬過沙漠輕鬆多少。

好在玄奘很聰明,他很快就找到了捷徑,從這些女眷們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

比如,現在他手中的這麵鏡子。

他抬起一隻手,製止了眾女的嘻鬧:“不錯,這是一麵鏡子,一麵清明的鏡子。”

看著這些女子們都平靜下來,玄奘緩緩說道:“這個世上的東西,無論是美麗的還是醜陋的,都會在鏡中顯出它清楚明確的樣貌;不論是悠忽縹緲的白雲還是平靜恒久的綠野,也都能自在地扮演它們的狀態……”

這些女子雖然來自西域諸國,但她們所在的國家大都信奉佛教,是以對於佛典也都不是很陌生,現在聽玄奘法師這麼一說,便知這是用一種權巧方便來解釋佛法,立即都認真起來了。

玄奘很滿意現在的安靜氣氛,接著說道:“如果鏡子髒了,它照出的一切都是髒的;而一旦鏡子破碎了,它也就完全失去了覺照的功能。你們說,是這樣嗎?”

“是啊。”

“是啊。”

……

女眷們七嘴八舌地附和道。

玄奘放下手中的銅鏡,繼續說道:“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像這麵鏡子一樣,天生就擁有自性的光明和覺照的能力,但同時又沾染了很多的塵埃和汙垢,心中的明鏡被它們蒙蔽,不僅使我們自己失去了清明,連帶著看這整個世界都是肮髒的了。”

“如果心地清淨,這個世界就不再肮髒了嗎?”阿依那突然問道。

“怎麼會呢?”烏姆一臉壞笑地看著阿依那,“肮髒的東西時時都會有的,比如……”

“比如烏姆!”阿依那毫不客氣地接口。

“你說什麼?!”烏姆的嗓門高了起來。

“吵什麼?!”張太妃忍無可忍,終於發話了,兩個王妃立即安靜下來。

“讓法師見笑了。”太妃帶著幾分歉意對玄奘道。

“沒什麼,”玄奘衝太妃點了點頭道,“貧僧接著來回答剛才這位檀越的問題,這個世界上當然有肮髒醜陋的東西,而佛的偉大也就在這裏,他並不教導我們把醜的看成是美的,實際上,醜的就是醜的,美的就是美的,我們無法改變。他所做的就是教給我們,擦去自身的塵埃,回複自性的光明,這樣才能夠正確地觀照這個世界,而不至於將美的看成醜的,將淨的看成垢的……”

女眷們都睜大了眼睛仔細聽著,阿依那眉開眼笑,她為玄奘專門回答她的問題而開心,至於玄奘說了什麼,她倒真沒聽進去。

但是紜姝聽進去了,她開口問道:“法師所說的肮髒的鏡子就好比是品格低劣的人,他所見到的世界也都是髒的;破碎的鏡子就如同心性狂亂的瘋子,他所見到的世界也是四分五裂的。是這樣嗎?”

“並不完全是這樣,”玄奘道,“實際上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每個人自無始劫以來都蒙了無數的塵埃,完全沒有塵土的就不再是凡夫,而是佛了。可是,我們也不能因為他的自性被蒙上了塵埃,就說他是一個卑劣的人。”

紜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那麼人世間的苦難是實實在在的,還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呢?”宇文王妃突然問道。

玄奘望著她,不太明白,一個養尊處優的王妃,會有什麼苦難的經曆嗎?

見法師看著自己,宇文王妃微微笑了笑:“比如說法師您,在沙漠中吃了那麼多的苦,那些苦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還是由於前世因果報應的原因?”

“王妃問得不錯,”玄奘平靜地答道:“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有時候苦難並不完全是出於因果輪回,而是菩提路上必不可少的資糧。”

好一個菩提路上必不可少的資糧!好一個辯才無礙的法師!阿依那不禁要拍手叫絕了。

看到眾女都不再提問,玄奘又接著往下說道:“與鏡子相似的東西是水,水同樣能夠覺照出這個世界,但是如果出現波紋,則這種覺照就會出現問題。說起來,水與鏡有許多相似之處,平靜的水有鏡子的功能,清明的鏡子像水一樣晶瑩,水中之月與鏡中之月同樣都是月之幻影……”

“可是法師啊,”紜姝忍不住又插了一句嘴,問道,“我並沒有感覺到人生是幸福快樂的,法師能不能告訴我,怎樣才會讓自己感覺幸福呢?”

“很簡單,”玄奘答道,“如果你的手上紮了一根刺,你應該感到慶幸,幸虧沒紮在眼睛裏!”

這幽默的回答讓眾女都笑了起來。

“法師說得極是,”阿依那笑道,“人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我看是你的幸福很簡單,”烏姆道,“隻要有男人供你消遣……”

“烏姆!”張太妃一聲厲喝,烏姆頓時閉了嘴。

阿依那得意地看著她,甚至衝她做了幾個舞蹈的動作,烏姆的臉立刻綠了。

玄奘搖搖頭,他突然有些憐憫高昌王了,弄這麼多難纏的女人幹什麼?無論是對修道,還是對身體,抑或是對自己心中的幸福感,都沒有一點兒好處,說穿了,不過是為了滿足一個帝王可憐的虛容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