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金光耀目的大佛像(文)(1 / 3)

?很快,有人將藥取來,送給玄奘和般若羯羅,兩個僧人再次道謝。

國王道:“大雪山本就艱險難行,又有賊寇猖獗,難為兩位法師能走到這裏來。”

玄奘道:“大王,大雪山雖險,卻比不過城北的遇空峪,那座繩橋實在是太難通過了,使得北方諸地商旅行人不得不多繞上七八天路程,方可進入羅蘭城,途中還要飽受劫匪之災。倘若大王能在那個山澗上修一座官橋,便是沿途行旅之幸事了。”

國王沉吟道:“本王一向認為,通往羅蘭城的官橋有東、南兩座也就夠了,若是太多,一旦發生戰爭,隻怕顧不過來。”

玄奘搖頭道:“戰爭畢竟不是經常發生的,商旅百姓卻是每天都要行走。何況如果國家強大,莫說多一座橋,便是再多三五座,也顧得過來了。而要國家強大,就不能太過封閉。”

聽了這話,國王歎服道:“想不到法師不僅心地慈悲,學識淵博,還懂得治國之道,實在令人佩服啊。既如此,明日本王就叫人去遇空峪看看,能不能在那裏修一條通道。”

“善哉,”玄奘合掌道,“大王能采納一個遠行僧人之言,足見是個明主,梵衍那國百姓幸甚。”

當國王的都喜歡聽好話,何況玄奘誇得恰到好處,聽得國王舒服不已,哈哈大笑:“法師過獎了!法師談吐不凡,不計生死地遠來求法,本王著實佩服。又怎會不采納法師之言呢?對了,兩位法師遠來辛苦,今晚就住在宮中吧,本王也好隨時請教。”

“多謝大王盛情,”玄奘道,“隻是出家人還是住在寺院裏更方便些。”

“那麼,這位法師呢?”國王又將目光轉向般若羯羅。

“貧僧自然與玄奘師兄一起。”

“也好,”國王想了想道,“我們這羅蘭城有伽藍十餘所,僧徒幾千人,學的都是上座部佛法。王城東北有個大佛穀,那裏的大佛像,氣魄之大,無人能及。法師若要住寺,就請兩位國師先帶你們前去參拜觀禮一番如何?”

“好是好,”玄奘道,“隻是這樣一來,二位國師太過辛苦……”

“法師說哪裏話?”阿梨耶馱娑立即接口道,“能陪同二位法師觀禮伽藍佛跡,乃是莫大的功德,何辛苦之有?”

“如此,玄奘先謝過二位大師了。”

阿梨耶馱娑和阿梨耶斯那一起合掌道:“法師不必客氣。”

方才,他們兩位一直都在聽玄奘和國王的對話,越聽越覺驚訝——東土居然有這樣一位名僧,自己以前竟從未聽說,不由得心中暗自驚歎。所以,當國王提出讓他們陪同觀禮,兩位國師正是求之不得。

梵衍那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國家,擁有伽藍數十座,僧侶數千人,大都信奉小乘佛教的說出世部。其中都城東部最大的一處寺院名叫石佛寺,乃是阿梨耶馱娑和阿梨耶斯那的駐錫之地,寺中有僧五六百人。

兩位國師將玄奘和般若羯羅帶進這座寺院,阿梨耶馱娑向寺僧們介紹了這兩位遠來的同修,並盛讚他們的學問。寺僧們立即安排他們住在寺中,殷勤招待。

令玄奘感到奇怪的是,這座寺院居然也供奉天神!阿梨耶馱娑解釋說,這是當地的傳統,有時商販們來往於這裏,天神或向他們顯示吉兆,或向他們顯示禍變的征象,令他們祈求福祉。

原來當地的佛寺還做這種事情。玄奘也不多做置評,同般若羯羅法師在此住了下來。這裏的僧人們研究學問都很精進,也由衷地佩服學問高的人,當天夜裏來禪房找他們交流佛法的僧人絡繹不絕。

第二天一早,阿梨耶馱娑和阿梨耶斯那便又來到禪房前,邀請兩位客僧一起做早課,一同進齋。齋畢,又引領他們去參拜寺中的大佛像。

來此之前,玄奘從未見過一座寺院的佛像能有那麼高大——寺東邊的那尊銅鑄的釋迦牟尼佛立像,高一百四五十尺,上麵刷著金粉,嵌著珍寶,其莊嚴厚重,令人驚歎。

但與伽藍內的那尊佛陀涅槃像相比,這尊立像卻又遠遠不及了。那尊像乃是整塊山石雕刻而成,雖取佛入涅槃時的臥姿,卻也有百尺之高,至於長度,更是超逾千尺,而且製造精細,栩栩如生,莊嚴微妙,不可勝說。一看便知是出自名家之手。

玄奘與般若羯羅如入寶山,一邊巡禮參拜一邊讚歎不已。

般若羯羅感歎道:“去年夏天,羯羅要去縛喝羅國參禮聖跡,也曾來過梵衍那,卻隻是在王城中住了一晚便走,根本不知這裏竟有如此莊嚴的佛像,入寶山而空過,實在是罪過。”

阿梨耶馱娑笑道:“我國曆代國君都非常禮敬三寶,這石佛寺裏的佛像不算什麼,山上石窟中有比這大得多的佛像。”

玄奘也知石窟中常有巨大的佛像,在中原地區便曾見識過,這一路之上更是走訪了不少石窟。隻是要說比這百丈長的臥佛石像還要大得多,卻是聞所未聞,立即請求前往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