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林木茂盛,行走數裏,一個人影都望不見,地麵上鋪著厚厚的落葉,遮掩了道路的痕跡,馬蹄踏在上麵,發出“沙沙”的聲響。
過了正午時分,一人一馬走出了這片林子,又行了一段路,果然望見一座城池,城門外有一所佛寺,幾個香客進進出出。
玄奘下馬上前打聽,才知道,此處便是燈光城了。
進入大殿禮佛後,玄奘便去見寺中的僧人,向他們打聽佛影窟的傳說和方位。
僧人們告訴他,有關佛陀降伏孽龍留下佛影的傳說由來已久,他們之中就有人進去過那個石窟,隻是尚未有一人有緣看見佛影。
聽了這話,玄奘立即說道:“弟子正要前去禮拜聖跡,隻是苦於不知路徑,不知哪位道友肯為弟子引路?”
眾僧麵麵相覷,都搖頭道:“法師從遠方而來,不知這裏的情形。這條道上盜賊猖獗,非得幾十人,上百人結伴才敢走,單人匹馬的沒人敢到那裏去。法師獨自一人,想要找人帶路,隻怕是件難事。”
見僧人們不肯帶路,玄奘隻得轉而去問那些大殿上的香客,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向導。
誰知問了半天,不僅無一人敢應,有幾個更是直截了當地勸他放棄:“前方盜賊出沒,這些年到石窟拜謁的人幾乎絕跡。再說佛影不是那麼容易看到的,法師遠道而來,實在沒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無奈,玄奘隻得轉身出寺,心裏思忖著,城主已將石窟的方向說得很清楚,我自己摸過去,應該不難尋到吧。
正暗自盤算,忽聽身後一個童音問道:“這位法師,你剛才問的是那有影子的石窟嗎?你去那裏做什麼?”
玄奘回頭一望,見問話的是個小童,大約十一二歲,蓬頭赤足,腰間圍著一條短裙,身上沾滿牛糞的碎屑。說的雖是梵語,卻是一口北印度口音,顯然是這附近村莊裏的孩子。
“貧僧要去參拜佛影,”玄奘回答道,“小菩薩可知那佛影窟的方位嗎?”
“我當然知道了,”那小童走過來道,“我家離影子石窟很近的,如果你能給我一些錢,我便可以為你帶路。”
玄奘見這孩子聰明伶俐,雖然麵孔黧黑,卻是濃眉大眼,心中很是喜歡,當即從袖裏取出一隻小口袋道:“這裏麵裝的都是迦畢拭國的銀幣,比這裏的錢更好用。你若肯為我帶路,這些就全是你的。”
男孩大喜,趕緊上前接過口袋,打開袋口的細繩,從裏麵倒出二十餘枚銀幣。這些銀幣果然是迦畢拭國的,一麵是凸雕的迦膩色迦王的頭像,另一麵則是一位頸帶項光、身著袈裟的立佛,左手握衣褶,右手舉施無畏印,旁邊還有一句梵文銘文——“與佛同一身份”。
“這些錢,夠不夠帶路的?”玄奘問。
“夠,夠!”男孩連連點頭,把錢袋係在腰上,又抬頭看了看天,“現在時候也不早了,我先帶你到我家去住上一晚,明天就告訴你去那影子石窟的路。其實,你到了我們莊上,就知道路該怎麼走了,很容易找的。”
“那便有勞小菩薩了。”玄奘說罷,便將這小孩抱到馬上,隨著他的指點,一路前去。
路上,玄奘邊走邊隨口與這小童搭著話:“小菩薩,你家裏還有什麼人?”
“有父親母親,還有五個哥哥八個嫂嫂和兩個妹妹,”小孩掰著手指頭答道,“另外還有四個姐姐,都已經出嫁了。”
“有這麼多人啊?”玄奘感到有些驚奇,“都做什麼營生?”
“家裏種了些地,除留下自己吃的,哥哥們帶到城裏去賣一部分,還有一些用來供養沙門。我到這裏,就是來給這燈光城的伽藍送菜的。”
“阿彌陀佛,”玄奘讚歎道,“小菩薩行此功德之事,所以能夠諸事平安。貧僧聽說,這條道上有強盜,你一個人走路,不害怕嗎?”
“害怕什麼?”小孩道,“這條路我不知走了多少遍了!強盜倒是見過,他們大都是從城裏逃走的首陀羅,農忙時也替我們這些山裏人家做活,我們村就有這樣的人呢。你放心好了,他們不搶本地人的。”
“阿彌陀佛,原來如此。”
說話間天已漸黑,兩人穿過一片密林,便看到一大片開闊地,這裏是一處村莊,一座座可愛的紅泥小房子,房頂鋪著大茅草,牆壁上刷著石灰,地上堆著牛糞,遠處的莊稼地裏稻穀飄香,花果繁茂,一群群野驢奔跑在草甸上……
小孩蹦跳著跑向其中一座紅泥房子,房子外麵有幾個女孩子正在往牛糞裏麵摻入碎麥秸,用手拍圓了貼在牆上,這東西曬幹後就是很好用的燃料。看到那男孩子過去,其中一個朝屋裏喊了一聲什麼,一個披著破舊沙麗背著嬰兒的中年女子便從屋內走了出來。
男孩走上前,將手中那一袋銀幣交給中年女子,又轉身指著玄奘,咭咭呱呱地說了好一通話。雖然他說的本地方言玄奘一句也聽不懂,但從那孩子的語氣和手勢上,也可猜想到,他定是在向母親介紹自己。
玄奘上前合掌問訊,那女子自是歡喜異常,趕緊側身施禮,將玄奘讓到家中,又命那幾個女孩準備齋供,款待遠來的法師。
沒過多久,這房屋的男主人回來了,男孩引他與玄奘相見,此時齋供已準備好,主人便請玄奘共同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