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遍鑲靈異的河(文)(1 / 3)

?看到玄奘禮拜完畢,向導又指了指樹南麵不遠處的一座巨大的佛塔問道:“法師看到那座窣堵波了嗎?那是迦膩色迦王建造的。”

“又是迦膩色迦王?”玄奘覺得自己這段日子淨聽到這個名字了。

他仿佛看到畢缽羅樹下的釋迦對阿難說:“我去世後四百年時,有一個國王出世,名叫迦膩色迦,他將建立一座塔,我的舍利多存其中……”

向導說:“迦膩色迦王一開始是不相信罪福之說的。有一回,他帶領兵馬外出狩獵,看見一隻白兔,他親自縱馬追逐,誰知到了這裏,白兔忽然消失不見!隻見一個牧牛童子,在林木之間築造小塔,塔高隻有三寸。國王找不到兔子,就問那童子:‘你在這裏做什麼?’那童子答道:‘當初佛陀曾以無上智慧發出預言,將來有一個叫迦膩色迦的國王會在這一聖地建造佛塔,佛陀舍利大多聚集塔中。陛下前世樹有聖德,名字符合預言所示,這可是了不起的功業福德,所以我今天專門來提醒您。’說完這話,那童子就不見了。

“迦膩色迦王聞聽此說,非常高興,他想,原來我的名字,早就被聖佛預言了。於是他開始敬奉佛法,在那牧童修建的小塔周圍,築起了石基,建造石塔,打算把那三寸高的小塔蓋在石塔的裏麵。哪知隨著石塔的增高,小塔始終高出三寸。迦膩色迦王不服,下令繼續加高不已。直到塔的高度挨到了天空,塔基所占地麵,覆蓋了整個這一大片地方的時候,方才開始覆蓋小塔。

“國王大喜,又在上麵加蓋了二十五層鍍金銅盤,據說,那時比這塔高的,就隻有瞻部洲的天空了。”

說話間,他們已經來到那座佛塔的所在地,塔已經不見了,隻留下巨大的塔基。

散花禮拜後,玄奘繞著塔基走了一圈,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這塔基的大小。

這座石塔確實夠大,塔基方圓足有一裏半,這樣看來,當時的塔高估計得有四百尺,雖然不能說是整個瞻部洲最高,但也是相當高大的了。

塔基的東南角還有一座細高的塔,像是用白色粘土壘成。向導告訴玄奘:“法師您看,這就是牧童塑的那座小塔,最初它隻有一隻兔子那麼高,可現在,它和這座石塔一樣高!”

“也就是說,迦膩色迦王到底還是沒有把這座小塔覆蓋住?”圓覺很驚奇地問道。

“正是,”向導說道,“迦膩色迦王的營建工程剛剛結束,就見那座小塔在大石塔基的東南角下伸出了一半。國王不耐煩了,下令將小塔毀棄,誰知小塔又在大塔的第二級下的石基中伸出來一半,並在原處又長出了小塔。國王終於罷了手,歎息道:‘人心容易迷惘,神功難以遮蓋。既然有聖明護持,憤怒又有何用!’他在慚愧與恐懼之下,向佛陀謝罪而歸。”

“阿彌陀佛!”玄奘感慨合掌。

“對了法師,”向導接著說道,“這座小塔很靈驗的,患病之人若要祈求康複,可在此塔上塗香撒花,隻要誠心皈依,多數病人都能夠痊愈。”

“這個我也聽說過,”阿提伐摩接口道,“在迦畢拭國也有這個故事,我還聽說,塔建成後,迦膩色迦王請來一斛如來舍利,珍藏其中,禮拜供養。又在塔外西南百餘步處的地方立了一座一丈八尺高的白玉石佛像。”

“正是,”向導高興地說道,“那就是我方才跟你們說過的,夜間會繞塔而行的佛像啊!另外,迦膩色迦王還在佛塔的西麵興建了一座伽藍,延請高僧進駐廣宣佛法。我小時候還去過那所伽藍呢!”

“那所伽藍現在還在嗎?”玄奘問。

“在,當然在!”向導道,“在烏鐸迦漢荼城,穿過前麵那片農田,再渡過印度河,就到了。隻是那裏麵好像已經沒有僧人了。”

玄奘點點頭,沒有僧人的寺院不能再稱其為寺院,隻能稱為“遺址”。這一路之上,這樣的遺址他見得太多了。

望著眼前這座細高的佛塔,想象著當年這裏曾留下多少病人的足印,他們懷著虔誠的心願繞塔而行,多數人的疾患因此痊愈。如今,這裏的環繞者隻有他這個遠道而來的異鄉客了。

他決定離開犍陀邏,繼續前行,一直向北印度和恒河流域走去,走向佛陀的誕生之地迦毗羅衛、佛陀的獲覺之地菩提迦耶、佛陀首次說法之地鹿野宛以及佛陀的圓寂和解脫之地拘屍那羯羅,走向那爛陀寺——他西行求法的目的地。

“師父快看,那是條什麼河?可真寬啊!”沙彌圓覺勒住馬,指著遠處的亮光喊道。

玄奘也住了馬,抬手擦了擦額上的汗水。

這裏已近熱帶,河穀地帶氣候炎熱,跑了這一路,渾身上下都有一種蒸騰的感覺了,身下的銀蹤也呼呼地噴著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