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提到的,是佛教經典中一個著名的故事。
很多劫以前,有位婦人不能生育,她害怕因此受到丈夫和婆婆的歧視,就親自為丈夫安排再娶了一房。
不久,小妾懷孕了,妻子卻心生嫉妒,悄悄在飯中摻藥而使得小妾流產,並因此喪生。彌留之際,小妾發誓要報複她和她未來的兒女。兩人之間累世的仇恨就此展開。
後來,這對妻妾曆經惡道,曾經投胎轉世成母雞和貓、牝鹿和母豹等物,世世相殺,不僅殺彼此,還殺彼此的孩子。直到佛陀時代,兩人再度轉世,一個成為沙瓦提城一位貴族的女兒,另一位則變成了食人妖怪。
有一天,食人妖怪拚命追趕貴族女兒和她初生的嬰孩,貴女知道佛陀正在祇園精舍說法,就逃到了佛陀身邊,把嬰兒放在佛陀的腳下,接受佛陀的保護。食人妖怪卻被擋在精舍的外麵,無法進入。
後來食人妖怪也被傳喚進去,佛陀對她二人進行了勸誡,說出她們兩人的前世是彼此仇恨的妻妾,因為互相懷恨,以致於隨後的很多世裏,不斷地迫害對方的子女。佛陀告誡她們,仇恨隻會增加更多的仇恨,使你們雙方都生活在痛苦之中,隻有善意才可能化解仇恨。
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兩人盡釋前嫌,在佛陀麵前懺悔受教。佛陀要那貴女把小男嬰給食人妖怪抱一下,貴女擔心嬰兒的安全,遲疑了一會兒,但出於對佛陀的虔誠和信心,她終於還是把嬰兒交給了食人妖怪。食人妖接過嬰兒後,熱切地愛撫和親吻嬰孩,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過了一會兒,又把男嬰還給了他的母親。
從此以後,兩人盡釋前嫌,累劫的仇恨終於在這一世終止了。
“怨恨永遠無法止息怨恨,唯有慈悲才可以止息怨恨,”玄奘喃喃地說道,“佛菩薩深知此理,所以,他們沒有怨恨心,也沒有報複心。他會讓惡緣從他這裏終止,他給予所有人的,都是善緣。”
“照師父這麼說,是不是害聖賢反而會有善報?”圓覺忍不住問道。
“首先還是會有惡報,”玄奘解釋道,“修行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心中隻有善緣和逆緣這一說,沒有仇敵的概念。但是世人若把這個做為依憑,肆無忌憚地傷害修行人,那便無藥可醫了。你要知道,歌利王雖然做了惡事,但他畢竟很快覺悟,跪地懺悔,隨後又皈依學佛。這麼做雖不能免除果報,卻也可以減輕罪業。”
“可是這樣,難道不會被惡人欺侮嗎?”
“怎麼會呢?”玄奘微笑道,“你忘了一句偈語?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良的人或許會受惡人的欺侮,但他不會永遠被惡人欺侮的。”
圓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因緣果報果然很複雜……”
師徒二人就這麼聊著天,說著話,不知不覺中已經行到了烏仗那國首都瞢揭厘城的城門前。
一隊人馬從城中馳出,簇擁著兩頭身披彩氈的大象,一個身著錦衣、麵貌威嚴的中年人,坐在其中一頭大象的背上,兩旁軍隊前呼後擁,看氣勢赫然正是國王!
隊伍走到距玄奘十餘步遠的地方停了下來,象奴吆喝著讓兩頭大象都跪了下來。那國王在隨從的幫助下走下龍座,徑直來到玄奘的麵前。
“這位便是摩訶至那國的玄奘法師嗎?”國王單手放置胸前,行了一禮道,“弟子一向敬信三寶,以大乘佛法教化萬民,聽聞東方漢地有聖賢到來,特出城相迎,請大師到王宮內接受供養。”
“阿彌陀佛,”玄奘合掌道,“大王不必多禮。”
國王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將玄奘引到另一頭大象麵前,象奴跪伏在他麵前,說一聲:“法師請上。”
玄奘以前從沒有騎過大象,此刻見這龐然大物就在眼前,不禁也覺好奇,那大象背上有一隻亭椅,玄奘坐在上麵,穩穩當當,隻覺得比騎馬騎駱駝要平穩舒適得多了。
國王也上了象背,象奴一聲吆喝,大象起立,整支隊伍簇擁著國王和聖僧進入城中。
兩頭大象並排行走在瞢揭厘城的主街道上,坐在象背上的玄奘隻覺眼界大開,目光所及,城內的豪華建築以及數不清的寺院佛塔盡收眼底。
城市百姓平日裏都隻是靜心過日子,難得見到如此熱鬧景象,這會兒聽說國王接來一位遠方的高僧,都扶老攜幼,趕來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