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佛家醫方明(文)(1 / 3)

?從此以後,耆域便告別老師獨自行醫,漸漸的開始舉國知名。

耆域暗中尋思:“這個國家太小,又處於邊地,沒有什麼好作為,不如回國去。”

於是他離開德叉屍羅國,回到了摩揭陀首都——王舍城,並先後成為頻毗娑羅王和阿闍世王的禦醫。

也就是在王舍城裏,耆域結識了佛陀,開始信奉佛教,屢次治愈佛弟子之病。

佛陀也會給人治病,佛陀認為,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在於對“我”的執著,從我執中所產生的心毒便是貪、瞋、癡,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佛陀經常與耆域討論醫學、醫術和醫道這三方麵的問題,他甚至在耆域的建議下,吩咐比丘要適當運動,勤洗澡等等。

而耆域也非常敬重佛陀,常常讚歎佛陀這位人類的導師。佛教醫方明要求學僧經醫雙修,內明與醫明並重,探病施藥,廣行六度,籍病修道,籍病悟道。僧侶中,以醫方明成就智慧波羅蜜者頗有人在,而這一點,也是耆域格外佩服的。

在佛陀的開示下,耆域證得初果。在他眼裏,佛陀實在是各方麵的導師。

佛經中記載了許多關於耆域治病的醫案,有的令人觸目驚心。比如說,當時附近的拘睒彌國有個長者之子,喜歡嬉戲玩鬧,結果鬧得腸胃出了毛病,飲食不消,大小便都無法出來,以至腹大如鼓,十分痛苦。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後來聽說摩竭陀國有位大醫者善能治病,便遣人來請。

耆域乘車剛剛到達拘睒彌,恰逢那長者子去世,送葬的隊伍經過身邊,耆域看了說:“這不是死人,都跟我回去。”

眾人聽了趕緊停下,耆域這時下車,取出一把利刃,破開那少年鼓脹的腹部,指著結成一團的腸子對他的父母諸親說道:“這分明是貪玩好耍,才把腸子結成這個樣子,以至食飲不消。好在他還沒有死。”

說罷便替他將腸子整理清楚,還複本位。又取出針線,像縫衣服一般將皮肉縫合起來,再塗上瘡藥。

後來那長者子肚腹上的瘡疤愈合了,就連毛都又長了出來,與旁邊無瘡疤處絲毫無異。遠近諸人無不稱歎。

還有一回,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女,臨出嫁前,突然頭痛悶絕。耆域聞訊趕到她家裏,向其父了解到此女自幼就有頭痛的毛病,近些年越來越嚴重了。耆域懷疑她腦中有蟲,便用金刀剖開她的頭顱,果然發現裏麵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刺蟲,鑽食其腦,難怪她會頭痛。耆域將這些蟲子取出,放在盒子裏,又原樣縫好,用三種妙藥塗抹其上,終於救了這女孩的性命。

女孩子病愈之後,感念耆域救命之恩,表示願與其為婢。終身供養,以報再生之德。

耆域說:“我是個醫師,四處行醫治病,要奴婢有什麼用?你要報恩,就給我五百金幣做診金好了。我能有今天的醫術,老師的教導功不可沒,為人者不能不報師恩。”

於是這女子便奉給他五百金幣。耆域接受之後,將這筆錢帶到德叉屍羅國,奉送給老師賓迦羅,以作供養。

此時的耆域已經馳名天下,在當時的印度半島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南印度有一個大國,距離摩揭陀八千裏遠,其國實力尚在摩揭陀之上。其國王常年臥病,性情粗暴多疑,常以小事而殺人。左右侍者,常常感到手足無措,莫知適從。

有不少醫師曾被請來為他治病,他卻總是懷疑人家給他下毒,疑心一起,就下令殺了。前後所殺的臣子宮人及醫師之輩,不可勝數。與此同時,他的病也越來越嚴重,毒熱攻心,煩懣氣短,如火燒身。

這時候有人向他推薦了耆域。得知摩揭陀有這麼一個神醫,國王立即下令,召耆域前來為他治病。

耆域早就聽聞此王做的一些不可理喻之事,特別是他殺了很多醫師,可見給他看病竟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因此心中十分恐怖躊躇。

思量一夜後,耆域便去祇園精舍見佛陀,詢問自己是否應詔前往。

佛陀說:“你我宿命之中曾經有約,俱當救護天下。我治內病,你治外病。現在這個國王病篤,遠來迎你,為何不去呢?你若是怕他起惡性殺你,可以提前做些準備。現在我教你一些方便的手段,可以使你逃脫國王的追殺。”

耆域得到佛的囑托之後,便來到那個國家,為國王看病。

他發現這個國王的五髒六腑,血氣擾擾,布滿毒素。要治這種病,須以醍醐入藥。但是來之前他就聽說這個國王討厭醍醐,既不喜歡聞到這個氣味,更討厭聽到醍醐之名。那些不小心說了“醍醐”之名而被殺害的,前後不下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