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吳中才子身是客(2 / 2)

況且不知道接下來自己會麵臨什麼情況,反正不可能有什麼好事,隻能以不變應萬變,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應對猝然而至的厄運。

“許兄是虛言了,我早就聽說吳中四大才子,乃是唐伯虎、文征明、周鴻賓還有況且。然而以許明兄之才情,早應該躋身這才子之列,就算不擠掉其中一位,也應該列為五大才子之一,緣何無籍籍名?”許中洛滿心疑惑地問道。

“兄弟一向在家中跟父親學醫,無心舉業,文章詞賦也視作末事,自然無法立足士林,無籍籍名又何足奇。”況且說道。

吳中四大才子?

況且心中忽然有所警醒,曆來不都是江南四大才子嗎,怎會是吳中四大才子?可也是,唐伯虎、文征明、周鴻賓這三人的確都是吳中人氏,隻是自己何時也躋身其內,竟然不知。

可是江南四大才子應該沒有自己,而是另有一位,難道這位不是吳中人士,或者尚未出名?他想著誰應該是第四位才子,一時間竟然怎麼也想不起來。這在他絕對是罕有的怪事,他隻要回想什麼,腦子裏馬上就會有所反應,從無盲區一說。

“那等這次許明兄回到吳中,隻要在士林中一露麵,立馬就是四大才子之一了。”許中洛笑道。

“四大才子不是都已經有人了嗎?許明兄會把誰擠掉。”一個學子饒有興趣地問道。

無論文武兩途,對排名都極感興趣,什麼天下第一、江南第一等等,這些名號隻要占上一位,也類似中狀元、解元一般,風頭大出。隻不過狀元、解元是功名,一旦考中,就是終身不變的頭銜,尤其是狀元,朝廷還會撥款在其家鄉建狀元牌坊。

然而天下第一、江南第一這類名號,並非通過一場考試獲得,而是長年積累所致。一旦占住這類號,那可是口口相傳、天下無敵。比如說當時的名士王世充獲封文壇盟主之譽,當之無愧的天下文人第一,與一般的文人相比,便如同君王和平民一樣。

吳中四大才子也是有了況且後才開始立的名號,因為中國人喜歡四這個數字,因此知名度高的事和人,都要沾上“四”字,比如四大名著、四大民間傳說、四大美女、四大才子、四大名捕、四大名妓等等,如果說三大才子、三大美女之類的,人們心中就會感覺有些缺憾。

吳中四大才子,並無第一第二之分,不過唐伯虎出名最早,名氣也最響亮,自然是第一,然後是文征明、然後是周鴻賓,況且出名最晚,年歲也最小,自然得屈居末位。但缺了他也不行,少了他就不成為四大了。

“不是把誰擠掉,而是四大才子中少了一位。”許中洛慢語道,似乎故意在賣關子。

“少了哪位?”旁邊的學子們都急忙問道。

“就是新近成名的況且,聽說他是出外遊曆時出了事故,不知怎麼就失蹤了。許明兄回去,正好頂他的缺。”許中洛自顧點點頭,對自己的表達很是滿意。

左東旭笑道:“這不能算數。我輩文人出外遊學,三兩年沒有音信的多的是。那位仁兄可能去了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一時間難通音信就是,隨時都有可能現身。”

“正是。左兄說得對。”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這個觀點,當時交通不夠發達,郵遞係統一是靠朝廷的驛站,二就是托人捎信,後一種尤為普通,畢竟驛站乃是官方專用,一般人根本沒有資格擠上那趟車。

不要說明朝,就是大清,以至於一直到民國後期,出外的人給家裏寄信,還是習慣於托人捎帶。尤其是年輕人,思路活泛,變動較大,一旦離家,有可能幾經轉折,一年半載杳無音訊也是很正常的事。

許中洛卻笑道:“不然,若是這樣自然不足為奇。可是這位況且仁兄的確是失蹤了,現在不但整個吳中,就連金陵地麵都像梳篦子一般梳了一遍,江西全省都有人在拉網找他,整個江南騷動之劇烈,據說隻有當初寧王謀反時可比。”

“怎麼會這樣?這位兄台不會真的要謀反吧,才引起如此大的動靜?”左東閣失笑道,心中還是半信半疑。

“謀反是不會的,我大明養士百年,早成氣候,文人是決不會謀反的。文可治國,毋須幹戈。”許中洛的解答十分自然爽朗。

“那緣何半個江南非要找到此人不可?終歸有什麼特別的事兒吧。”另一人狐疑問道。

“半個江南的人也都在問這個問題,卻無人能夠回答。”許中洛淡然一笑,有意無意地看了看況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