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古印加人的宗教(1 / 3)

隨著南美考古研究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揭開了古老印加文明的神秘麵紗。

公元6世紀時,安第斯山區和沿海地帶大約共生活著100多個部落,其中最主要的有4個:艾馬拉、莫契卡、普基那和克丘亞。普基那和艾馬拉部落活躍在的的喀喀湖周圍地區,莫契卡部落則占據了秘魯沿海北部地區。與它們相比,居住在庫斯科穀地的克丘亞部落無疑是十分原始的,然而這個不甘落後的部族很快就吸收了其它文化中心所取得的成就,從而迅速發展起來,萌生了印加文化之源。

到了公元13世紀,克丘亞部落群中的印加部落開始崛起,建立了奴隸製國家。印加國家由大酋長統治,它與周圍的部落和國家進行著和平的產品互換和社會交往。隨著國勢日益強大,印加國家開始譜寫自己的征服史。

據傳說,印加王國大酋長曼科·卡帕克帶領軍隊,穿過利利奧高原,征服了科利亞人,最先占有了庫斯科穀地;邁塔·卡帕克率軍渡過河普裏馬克河,到達了今天秘魯的莫克瓜和阿雷帕;此後的卡帕克·尤潘基是個英勇的武士,他率眾到達了今天的玻利維亞,控製了沿海的納斯卡人。

1438年,帕查庫蒂(又稱作帕查庫特克)上台執政。這位印加王國史上最有名的君主是第九位統治者。他對外進行大肆擴張,屢建奇功,特別是他率軍征服了阿班凱,消滅了昌卡族入侵印加的基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為印加王國走出庫斯科穀地並向安第斯山區擴張掃清了道路,據說,在這次征服活動中,帕查庫蒂被敵人砍去了一隻耳朵,他嫌一隻耳朵難看,便命令工匠打造了一個金耳殼戴上。後來他又覺得獨自如此過於顯眼,於是便下令所有貴族都必須戴上金耳殼,在戰勝了昌卡部落後,他又率軍征服了卡哈馬卡、納斯卡、利馬和奇穆等地區。他的南征北戰使印加的疆域版圖不斷擴大,最終完成從早期奴隸製王國向帝國的過渡。繼帕查庫蒂之後,印加王卡帕克·尤潘基開始向北擴張,取得了基多,向南推進到了今天智利中部的毛萊河。

印加部落經過近百年的征戰,征服了整個安第斯山脈中部地區的各個部落,建立了幅員遼闊的中央集權帝國。16世紀初的印加帝國以秘魯為中心,向北包括厄瓜多爾的大部分、玻利維亞的大部分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向南到達智利中部的毛萊河,東南亞馬遜河叢林地區,西瀕太平洋,麵積200多萬平方公裏,人口600萬以上。由於印加帝國是美洲空前強大的帝國,被後人稱之為“新世界的羅馬”。因此,印加人也就成了“新世界的羅馬人”。

宗教在印加帝國各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印加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力,更崇拜太陽神。印加帝國的統治者把印加部落的主神——太陽神強加給安第斯山地區的各族人民,要他們信仰和崇拜,同時又允許保留和繼承各部落與村社或者家族的各種宗教信仰。

圖騰崇拜的殘餘是最為古老的。印加人崇拜一些被認為是神聖的草、木和動物。動物主要有美洲豹,還有南美兀鷲、大鷹和猿。某些村社地區以動物命名。植物的宗教化身,首先是玉米神和馬鈴薯神,因為這兩種農作物在印加人的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

瓦卡崇拜也是最為普遍和較原始的宗教。瓦卡崇拜同祖先崇拜聯係極為密切,它把氏族祖先神演化成公社土地神和一般地方的保護神。瓦卡就是崇拜聖地或聖物,或者說是崇拜能引起人們崇敬之心以及能使人聯想起傳說中的曆史事件的地點,如山嶽、岩石、河流、湖泊、泉水和山洞等等。有的地方被看做是一個部落或村社的起源地,因此,人們經過此地時,都要唱哀歌進行祈禱。有些瓦卡崇拜已成為一種習俗而保持至今。如一條道路上的某一處被認為是地方神的所在地點,行人經過該地時就把一塊石頭加在多年堆起來的石頭堆上,以求地方神保佑行人一路平安。還有些地方,如橋梁、河流、岩石,或傳說中英雄首領的墓地,也成為瓦卡崇拜的對象。譬如,庫斯科附近山上的一些石頭,被認為是曾變成人來幫助帕查庫蒂打敗昌卡人的聖物,所以,這些石頭就成為受崇拜的神。庫斯科的瓦納考裏小山上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人們認為它是傳說中印加始姐的兄弟卡奇變的,這塊石頭也就成了印加青年們舉行成年儀式的聖地標誌。庫斯科附近的帕卡裏——坦普岩洞也被當做瓦卡祟拜,因為,它是傳說中印加首領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