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想像中把古印度和現在的印度混同起來,其實它們幾乎是兩碼事。古印度因其神秘,使得人們很難看到它的真實麵目!
百年之誤
公元前443年,已過不惑之年的哈利卡爾納索斯人希羅多德告別了文化之都雅典和好友政治家伯裏克利、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來到意大利南部的新城圖裏奧伊。他一踏上這塊美麗安靜的土地,就暗暗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願過四處飄泊的生活,我要把自己對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的研究寫出來,以“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
沐浴在地中海海風和亞平寧半島燦爛陽光下,希羅多德文思奔湧。自30歲起,他就開始了長時間的遊曆和考察,足跡遍及希臘、意大利、埃及、兩河流域及小亞細亞……每到一地,他都潛心鑽研當地的曆史、傳說,認真觀察古跡文物。現在,是到了該把它們都記下來的時候了。
在書中,希羅多德寫道:
有這樣一條印度河,這條河裏麵有許多鱷魚,據說在全世界是占第二位的。
印度以東的全部地區是一片砂礫地帶,在我們多少確實知道的所有亞細亞民族當中,住在日出的方向,住在最東麵的民族就是印度人,因為由印度再向東便是一片沙漠,而荒漠無人了。印度人有許多民族,他們所說的語言都不一樣。他們中間有一部分是遊牧民,一部分不是;有一部分住在河邊的沼澤地帶並以生魚為食,這魚是他們乘著一種藤子做的船捕捉來的,每一隻船都是用一節藤子造成。這些印度人穿著燈心草的衣服,他們從河上把這種燈心草取下來,然後把它們組成席子樣的一種東西,再像胸甲一樣地穿起來。
……
看起來,世界上最邊遠的那些國家卻是得天獨厚的地方,就仿佛希臘的氣候是世界上最溫和宜人的一樣。……印度位於世界上最東部的地方,印度的一切生物,不管是四條腿的還是天空中飛翔的生物,都比其他地方的生物要大得多,例外的隻有馬(印度的馬比美地亞的所謂內塞亞馬要小);此外,那裏的黃金,不管是從地裏開采出來的,還是河水衝下來的……都非常豐富。那裏還有一種長在野生樹上的毛,這種毛比羊身上的毛還要美麗,質量還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從這種樹上得來的。
希羅多德自己並沒有親自到過印度,他記下的是自己所聽到的東西,因此有些荒謬內容不可避免。但在他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富庶,這裏的人民栽種棉花(長在野生樹上的毛),人們穿著棉織品:他還告訴我們,大流士皇帝在派人調查了印度河的入海口之後,征服了這塊土地,將這裏分割為一個行省和另一個行省的一個部分,並要求這裏的居民繳納黃金。希羅多德雖然沒有記下大流士征服印度的準確時間,但卻提示後人,早在波斯帝國興起之前,印度文明就已存在,印度就已是一個多民族的富饒之國。
10世紀時,一位阿拉伯學者比魯尼到達南亞次大陸,他發現,眼前的繁榮程度大大超過了過去所能見到的文字記載的繁榮程度。這一切大大激發起他探索這一文明源頭的欲望,可是在經過一番尋訪賢者、探查古跡之後,他悲觀地寫道:“印度人不十分重視事物的曆史次序:他們在述說國王的年代係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喜歡講故事。”他的看法成為後來許多接觸古印度文明的學者的共識,文明之源的探索便這樣長期停留在希羅多德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