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統的考古發掘全麵展開不久,馬歇爾就欣喜地發現他腳下是一個足以讓他揚名百世的寶地。1924年9月,在經過認真研究之後,他向外界宣布,這是一個久遠的未知年代的人們所創造的高水平的文明,“沒有理由認為,這一地區的文化是從其他地區傳入的”。後來,曆史證明了他的判斷是正確。
從那時開始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印度河流域的發掘工作一直沒有停止。特別是被稱為考古學大師的惠勒在1944~1948年擔任印度考古局總監時,將細致嚴謹的工作方法運用於發掘和研究,使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除了英國人之外,美國、法國等國的考古學家也積極參加了考古發掘和研究。
印度河流域文明首先發現於哈拉巴,所以又稱哈拉巴文明,研究表明,它是約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間存在於印度北部的一支高度發展的古代文明,比吠陀文明早了約1000年。從分布的範圍看,屬於這一文明成熟時期的遺址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薩雷·科拉和堅戈,南至瀕臨阿拉伯海的坎貝爾海灣附近的坎吉塔爾,東達今日印度共和國首都新德裏附近的阿拉姆吉普爾,西抵今巴基斯坦與伊朗交界地區的蘇特卡根·杜爾,其覆蓋地域在50萬平方公裏以上,文明遺址達250多處,遠遠超過與這一文明同時存在的西亞地區的另一個文明——蘇美爾文明的地域。
馬歇爾看到的古代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很快就成為輝煌的文明之星,照亮了對這一文明的探索之路!
文明之門
1954年11月,坎貝爾海灣附近的新一輪考古發現又一次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印度河流域。印度學者子S·R·拉奧宣布,他所領導的考古發掘隊在距坎貝爾灣19公裏的波戛瓦和薩巴馬提河之間發現了一個屬於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古代港口城市——羅塔爾。“羅塔爾”是當地的古吉拉提語,意為“死亡之家”,與摩亨佐-達羅“死亡之丘”之意相同。
對羅塔爾的發掘一直持續到1960年,共發掘出各種物品1.7萬多件。拉奧和他的同伴發現,羅塔爾和其他遺址一樣,也存在著至少5個文化層,而且時間的下限可能持續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如果這個觀點得到確證,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存在時間就將延長約700年。
在羅塔爾,我們看到了與文明古都同樣的情景,城市規劃嚴謹,在四條主要街道和其他街巷邊排列著各式建築物,排水係統四通八達,不過羅塔爾最吸引人之處是它的港口。在城南有巨大的船塢和港口平台、已發掘出來的船塢用磚塊砌成,高約5米,麵積約8000平方米。人們還發掘出一條長約2.5公裏的已經幹涸了的河床,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開挖的通往坎貝爾灣的運河。在河道的邊上,排列著不同時期建造的碼頭,可以停靠長18~20米,寬4~6米的大船,每當漲潮時,人工河道中可並排行駛兩艘大船。來自西亞、北非以及更遙遠地方的商船將各種寶石、工藝品、食油、礦產籌運到這裏再輸往各地,次大陸出產的紡織品、象牙製品、木材等也從這裏經海路運往世界各地。
正如許多人所指出的那樣,羅塔爾就像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道海上大門,它使全世界了解這裏,也使古老的南亞次大陸對外開放。
盡管發現了哈拉巴、摩亨佐-達羅、羅塔爾等古印度的城市,曆史學家們仍不敢確認,古印度的真正麵目已完全揭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