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說的是不是真的,周曉得仍舊在懷疑,離開芳菲後,他找到老知青,這是當年跟隨哥哥尋找線索時唯一的證人。周曉得找到老知青時對他說:“芳菲終於說了我哥哥被害時的情況,她說我哥哥是被人用刀紮的,當時流了很多血,還說是為救一個小女兒,小女孩子就是草莓……”老知青聽了沉思半天才說:“我還是不相信她為什麼才說?”
周曉得說:“她說擔心工作沒了或位置沒了,擔心名聲……”老知青憤憤地說:“別人生命沒了她還擔心名聲真是愚蠢的女人,難怪她找不到好男人……”周曉得說:“不是她找不到好男人,是她找到了不說……”老知青問:“你發現了什麼?”周曉得說:“芳菲不是沒有男人,孩子不是沒有父親,是有她不願意公開這是秘密……”老知青說:“她為了名聲不願意公開,可是她害了別人知道不知道,真是害人不淺。”周曉得說:“也許這就是命……”
老知青說:“這是命嗎?我看這是罪孽,她一個人為了名聲害了多少無辜的人,為了權力她不顧臉皮這種人還有尊嚴嗎?我真後悔當初為什麼救她?”周曉得知道,老知青就是芳菲當初救她的人,可是為了不讓人知道這種事,她就是不讓老知青說明情況,結果把老知青害得工作沒有,前程沒有,生活也沒著落,最後不得不開飯館。現在當老知青知道真相後他能不恨嗎?他對周曉得說:“白瞎我的牛肉了,我還想給她送一些她愛吃的牛肉呢,比如川北牛尾,川汁牛柳,幹鍋黃牛肉,中式牛柳,中式牛排,孜然烤牛肉,孜然辣汁燜牛腩,家鄉小炒肉,青豆牛肉粒,豉油牛肉,什菜牛肉,魚香牛肉,芥蘭牛肉,雪豆牛肉,青椒牛肉,陳皮牛肉,幹燒牛肉,湖南牛肉,子薑牛肉,芝麻牛肉,辣子牛肉,還有你說的以前那些牛肉菜,你說現在讓我給她送什麼,送什麼心裏都江堰市隔膜……”
周曉得說:“你我是多年過命朋友了,有些話我也不隱瞞,別看我當官遲早也會被拿下,現在我父親在位以後我父親不在位了他們能讓我坐牢嗎?”老知青說:“隻要你行得正走得正管他牢不牢?你坐上比別人坐上好,別人坐上說不上會搞什麼樣陰謀詭計,到時吃苦頭的還是老百姓,現在我算看明白了還是要撐權的,否則沒好日子……”
這時從遠處傳來一陣轟動,可能是小火車開過來了,每天這個時間都有小火車在此經過,過年了人多,坐小火車的鄉下人也多。老知青站起來朝外張望,周曉得跟隨倉皇目光也望,果然有一列車轟轟烈烈開來了,居然停在前麵的小站上,上車下車的人還是很多。老知青說:“你看吧用不著多久這小火車也會走進博物館,知青歲月也走進曆史到時沒人提了。”周曉得說:“不提還不好嗎?難道你願意有人提知青曆史呀,不能再過以前的日子了……”
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老知青說:“我還是想知道真相,芳菲說的並不一定是真的,可以是參考的。芳菲這種人說話是不能相信的,十句裏有九句是假的,比如她說在這裏弄一台采煤般船,可是至今沒有兌現,你說能相信她們嗎?還有她當副市長時說保護我這種地方,保護這個飯館,可是你看看每天都有各式各樣挖掘機在此挖掘,這裏也不能持久了,你說讓我到哪裏吃飯生活?”周曉得安慰著:“芳菲說話不算數不是還有我嗎?悲觀失望什麼?”
老知青說:“對了我忘記了你也是市委書記,比芳菲還大一級呢?我跟你習慣成自然了沒想到是市領導還當你是偵察員呢,你看我什麼時候能跟隨潮流呢……”周曉得問:“為什麼要跟潮流呢,還拿我當偵察員不是更好嗎?”
這時好象有人在吵架,是看守路閘的人和旅客吵了起來,為的就是踩了一下鞋。守路閘的人是一個胖乎乎的工人,他無意中踩了一個女孩子的鞋,於是女孩子不讓步了,尖叫起來:“你憑什麼踩我的鞋呀?”工人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抱歉了。”女孩子得理不讓人,仍舊叫喊:“對不起就行了你要賠款,我這鞋可是幾萬元購買的……”
小火車轟轟烈烈走了,女孩子與工人仍舊在吵架,圍觀的人漸漸增多,老知青走過來斥責:“吵什麼吵,要吵回你家去吵,不知道要過年了嗎?一點忍耐性都沒有,你不過年我們還過年呢,都走吧,離開這種地方……”
老知青是想把人趕走,可是偏偏有挖掘機開來,又是突突地響,這地方又不安靜了。老知青憤憤不平,挖掘機一開挖這裏又沒有好路走了,年年這裏都挖,可是今年挖的早,馬上要過年了為什麼偏巧現在挖。可能是有人看見了這家餐館,有人叫喊著要吃牛肉,老知青不得不返回來與周曉得訴著苦:“如果這裏沒有餐館吃飯是有困難的……”
老知青問客人:“你想吃什麼?”客人說:“我想吃的很多,可惜我隻能點幾個,清湯牛丸腩,山藥牛肉片,石烹肥牛,時菜炒牛肉,水煮牛肉,一樣來二斤。”老知青利索地做著,周曉得問客人:“你自己吃為什麼要雙份?”客人說:“不是過年了嗎?拿回家送人的,我有很多知青朋友們以前在這裏上山下鄉,熟悉這裏的牛肉……”
原來如此,周曉得欣賞地看著他們,看來知青歲月還是值得懷念的,難怪老知青在此經營著牛肉餐館。老知青以前並不是經營餐館的,上山下鄉插隊時他也是一員虎將,還當過生產隊長,算起來也是有功之臣。如果不是改革開放他也不能失業,企業破產,他失業了,三個孩子要上學,而且是要上大學,沒辦法,隻好開辦牛肉餐館。
老知青聰明伶俐,愛分析研究,他看見路口和村子之間有距離,還有小火車站,於是就把餐館建在這種地方。每天生意很多,旅遊旺季更是應接不暇,沒幾年他就是這地方首屈一指的富有者了。有了錢他就擴大再生產,餐館擴大,人員擴大,經營也擴大,於是他的名氣也在擴大。有了錢,兒女工作也安排好了,接下來就是享受歡樂日子了。
可是老知青有一個毛病,看不慣有人貧困,有了錢他扶持幾個大學生,還有孤寡老人,有時在路上就請幾個陌生老人吃飯。其中之一就有當過知青的,他們現在年紀也是六十歲上下了,所以請他們吃飯也是情理之中。有一個知青早年去世了,老知青就為他的子女留飯菜,每天如此,將一對兒女撫養成人。以後的日子裏,老知青發現困難重重的知青越來越多了,於是他專門請人做了塊門麵,寫上知青牛肉館,於是有的老知青聞名趕來赴宴。
夏天的時候,這裏最興旺發達,有的鄉下人路過時也說:“我是知青,吃牛肉來了……”於是,老知青也招待他們,遠遠近近,鄉下人都知道這裏有一個知青餐館,是專門做牛肉的,而且是回民,是少數民族地區。當然來這裏吃牛肉的知青中,有男人有女人也有故事,老知青一視同仁來而不往非禮也,開業至今沒有拒絕一個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