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融資手段(3)(2 / 3)

——史玉柱

自從腦白金上市之後,它基本上保持了銷售上升的勢頭,即使在銷售額突破10億元之後,其銷售還在緩緩上升。史玉柱不僅創造了腦白金銷售的市場神話,而且,他對這神話的延續充滿信心。

人們很難設想,在保健品市場如此牛氣的史玉柱,在資本市場卻完全另外一副模樣,低聲下氣,為一貧如洗的青島國貨打工。

2001年7月27日,ST國貨於日前公布了重組方案,其重組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與此同時,一直伴隨著國貨重組過程和其股價上漲過程的一個傳言也被證實了,就是史玉柱的確將與國貨“親密接觸”。2001年年初時頻頻在媒體露麵的史玉柱曾表達過要借殼上市、要東山再起的決心,那麼,ST國貨也許就是他要借的殼、是他要打造的第二個巨人。

ST國貨所處的行業是零售百貨業,於1989年在全國同行業中第一批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是青島的“老字號”。

在ST國貨的重組方案中,第一大股東青島市商業總公司於2000年9月29日與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簽署的《股份轉讓協議》中,擬轉讓的2811萬股國有法人股,將委托給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管理,後者擁有該部分股權的除處置權以外的其他全部權利。同時,ST國貨將向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出售部分資產,並購買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所擁有的無錫健特藥業有限公司90%的股權。通過重組,ST國貨將整體剝離商業資產和業務,徹底改變公司的主管方向。

史玉柱與國貨是這樣親密接觸上的: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占無錫健特藥業有限公司90%的股份,另外10%的股份歸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眾所周知,以生產腦白金而聞名的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史玉柱在“巨人大廈事件”後帶著一班舊部來到上海後注冊成立的,史玉柱雖然不是上海健特的法人代表,隻是作為公司的“策劃總監”,但員工都稱他為老板,而且許多健特的高層都是史玉柱的老部下。盡管如此,無論是上海華馨、青島國貨還是上海健特仍然不直麵回答此次重組與史玉柱的淵源,但是,了解此過程的人士都已深知其中的玄妙。

雖然史玉柱是借上海健特與上海華馨的密切關係再次成功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史玉柱在上海健特既非法人又非股東,與上海健特都沒有任何產權關係,更不用說與上海華馨了。國貨的聲明說的一點都沒錯。而史玉柱則否認得更藝術,“年底要上市,但目前尚未確定買哪家企業作殼”,他的回答留給大家一個懸念:也許不是國貨,當然也有是的可能。

在2001年2月6日的《解放日報》上,經過了一個生死輪回的史玉柱做了個大廣告,用兩個20多厘米長的大字寫著:“感謝”。他還深情地附之於一首小詩作解釋:“十年前,巨人創造過輝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穀;新世紀,巨人從上海複出;感謝上海優良的投資環境、良好的政策環境;感謝上海人民的厚愛。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來了。”

史玉柱說的這個“要感謝”,謝的是上海和上海人民;還有一個該說“要感謝”的則是國貨,謝的是“巨人”史玉柱。

2001年2月初,史玉柱一方麵忙著在珠海還債,一方麵被卷入這樣一個傳聞裏:史玉柱與ST國貨的重組有著緊密的聯係、巨人集團要借殼上市、史玉柱要用腦白金給ST國貨洗腦,於是,ST國貨的股價開始發瘋般地上漲。在盯國貨的K線圖上,從2月底開始,其股價的上漲趨勢呈一條45度角上升的斜線,股價則從12元左右上漲,最高時達到25元,翻了一倍還要多。一切行為都那麼有條不紊,環環相扣,盡在計劃中。

在投資領域,史玉柱確定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不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在主營業務上做到有主有次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旦分散精力,很可能會導致許多不必要的問題的出現,到最後可能一事無成。這也是當初史玉柱血的教訓之一。二是所投資的行業必須有良好的監管機製,這樣就會減少投資者相應的監督成本和精力。

那麼在投資領域史玉柱的“主攻”是什麼呢?史玉柱確定的目標主要集中在參股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等。“我們的目標是那些股權比較分散,行業成長性比較好的公司,這些行業的風險性也小很多”。更重要的是,“雖然我們在這個領域不太熟悉,但這個類型的公司都有專人打理,投資人盯著它,人民銀行管著它,國家還在監管,隻要選目標的時候認真點,問題不是很大。”“現在巨人投資跟很多家公司和金融機構都在談,有什麼消息到時會公布的。”看得出,在這類問題上,史玉柱還是保持了一貫的謹慎。

3.資本新遊戲賣掉腦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