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領導藝術(2)(3 / 3)

但是,從這個行業誕生的第一天起,給人的印象就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而更像一場沒完沒了的“燒錢”遊戲。所以,即便是寒冬,即便是臘月,為了不被人遺忘,尤其是不被投資者和媒體遺忘,大部分的同行們也還在忍痛燒著口袋中最後那點美金。

這個時候,作為CEO的馬雲有了另外的想法。他覺得,“被投資者和媒體遺忘都沒事,隻要別被客戶遺忘就行”。於是,向來不懂財務的馬雲開始思考一種“貨幣緊縮”戰略。截至2000年下半年“遵義會議”開始時,阿裏巴巴還有2000多萬的營運資金。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馬雲向公司宣布了一項新的財務政策“公關市場零預算”。對於這條政策,簡而言之,就是說阿裏巴巴從此要進入一個“勒緊腰帶過日子”的非常時代。

然而,經營任何一個行業、企業,如果沒有廣告宣傳、市場公關上的配合,遲早是要被客戶“遺忘”甚至拋棄的。而馬雲最擔心的恰恰是被客戶遺忘。那麼,在“零預算”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到不被人遺忘呢?此時,作為CEO的馬雲,將他身上那種浙江人務實的作風又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決定“每3個月到半年,親自到江湖上去說一說”。於是,後來就有了“西湖論劍”等一係列由馬雲一手操辦的“江湖”盛會,就有了一整套讓人瞠目結舌的“馬氏”理論。

大概也是從那個時候,“狂人馬雲”的形象才開始深入人心的。最重要的是,不用阿裏巴巴花多少錢,人們通過這些活動就認識並記住了那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小個子馬雲,記住了CEO馬雲描述的要創造“芝麻開門”神話的阿裏巴巴。

當然,上麵所說的“零預算”政策是在阿裏巴巴的危機時期采取的非常政策,有點“戰時共產主義”的色彩。我們也可以理解作為“一家之長”的馬雲,在那個“勒緊腰帶過日子”時期的良苦用心。但是,到了“和平年代”,到了今天阿裏巴巴已經可以“每天收入100萬”的時候,是不是馬雲和他領導下的阿裏人就變得“財大氣粗”了呢?當然不是,即便是身價大增之後,馬雲也保持著節儉持家的作風。

與許多浙商一樣,馬雲很務實、節儉,很會過日子。在阿裏巴巴二層辦公室門口的複印機上放著一個儲蓄罐,而牆上的白紙黑字寫了份長長的複印機使用規定,規定中明確注明:個人因私複印每張5分,自覺投幣,公司內部文件要雙麵用,多於150份的要外包交由前台處理。規定後麵是詳細的使用說明。

如今的阿裏巴巴盡管有上千萬的資金,但從不做大的廣告推廣(據了解,初期阿裏巴巴做過20萬元廣告,此後一直沒有做過),也從不開國內的新聞發布會。馬雲認為“廣告如果是錢能做到的事,錢能做到的事還要做企業的人幹嗎?”阿裏巴巴隻靠口碑傳播而不做廣告,“做得好讓客戶去說,而不是自己去說。”(目前阿裏巴巴會員已達到20萬並以每天2000個的速度增加)。

阿裏巴巴對員工薪酬從不按市場價格定價。幾乎所有進來的員工與管理者都比原公司收入減少一大半,從8000元、9000元降到3000元是常事,跳到阿裏巴巴的雅虎搜索引擎發明人吳炯到了阿裏巴巴不僅工資降了一半,還失去了每年7位數的雅虎股權收入。為什麼這麼做?一方麵因為資金來自風險投資,必須節約,另一方麵阿裏巴巴不希望用唾手可得的利益吸引人才,而是用自己的企業文化去廣納人才。

馬雲說:“阿裏巴巴永遠堅持一個原則,我們花的是投資人的錢,所以要特別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錢,可以大手大腳。我們每天考慮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錢,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當然,馬雲也並不孤獨,中國還有許多和他一樣懂得如何用錢、務實勤儉的企業家。比如台塑的王永慶,就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王永慶從小吃慣了苦,他一直保持著刻苦節儉的習慣。他的一條舊毛巾,使用了27年,一直舍不得扔掉。因為使用時間太長,毛巾缺邊少沿,毛茸茸的,非常刺拉皮膚。他的太太十分心痛他,拿了一條新毛巾要他換。王永慶說:“既然能湊合著用,又何必換新的呢?就是一分錢的東西也要撿起來加以利用,這不是小氣,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警覺,一種良好的習慣。”在行的方麵,王永慶也處處節省。有時甚至出國出差都隻肯坐經濟艙,而不坐頭等艙。到了目的地以後,也不願住五星級賓館,大多住在當地的台塑集團招待所裏,就連外出時用的小轎車,也反對使用豪華車。

關於坐車,馬雲和王永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創業時期,為了省錢,馬雲連桑塔納都舍不得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