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諱飾式含蓄法。諱飾式含蓄法,是用含蓄的詞語表示不便直說或使人感到難堪的方法。
有時,即使動機好,如果語言不加諱飾,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員見一孕婦上車便說:“請哪位同誌給這位‘大肚皮’讓個座位。”盡管有人讓出了座位,但孕婦卻沒有坐,“大肚皮”這一稱呼,使她難堪。如果這句話換成:“請哪位熱心人,給這位‘有喜’的婦女大姐讓個座位。”當有人讓出座位時,這位孕婦就會表示對售票員的感謝,並愉快地坐下。
二是借用式含蓄法。借用式含蓄法,是借用一事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來代替對事物實質問題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
在紐約國際筆會第四十八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代表陸文夫:“陸先生,您對性文學怎麼看?”陸文夫說:“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麵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
陸文夫用一個生動的借喻,對一個敏感棘手的難題,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中西不同的文化差異也體現在文學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實際上是對問者的一種含蓄的拒絕,其效果是使問話者不至於尷尬難堪,使交往繼續進行。
三是曲語式含蓄法。曲語式含蓄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語言和商洽的語氣表達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
《人到中年》的作者諶容訪美在某大學作講演時,有人問:“聽說您至今還不是中共黨員,請問您對中國共產黨的私人感情如何?”諶容說:“你的情報很準確,我確實還不是中國共產黨員。但是我的丈夫是個老共產黨員,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幾十年尚無離婚的跡象,可見……”
諶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與老共產黨員的丈夫和睦生活幾十年”來間接表達自己與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感情。有時,曲語式含蓄法比直接表達更有力,這種曲語式的含蓄用語,真是利舌勝利劍。
說話要含蓄也要懂得含糊,不必太直白,太直白極可能傷害對方自尊,也因此得罪別人。
把話說得讓人愛聽,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最恰當、最順耳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和境界,其實很不簡單。
不懂含蓄說話的人總是說話直來直去,不僅會傷人自尊,也會傷及自己,而把話說得順耳的人往往習慣於含蓄表達,如同春風般的溫存。溫言幾句既讓人喜歡,也能讓自己快樂。總之,含蓄話能讓聽者如沐春風。
有位醫生給人看病,遇到病情較嚴重而又診治不及時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麼這麼瘦哇!臉色也很難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經到了什麼地步了嗎?”,“哎呀!你是怎麼搞的?你這個病為什麼不早點來看哪!”這些說法裏所包含的消極作用會使病人怎麼想呢?作為醫生這是“治病”還是“致病”呢?相反,如果換一種方式說:“幸好你及時來看病,隻要你按時吃藥,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袱,相信你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這將會給病人很大的鼓舞。
又如,當妻子買了一件衣服征求丈夫的意見,丈夫覺得妻子穿這件衣服不太合適時,如果丈夫不尊重體貼妻子的心情,就會直接地批評說:“你看你的審美觀真成問題,一把年紀了還穿這麼鮮豔的衣服,豈不成老妖婆了?”這樣生硬、貶損的話必定會傷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體諒妻子的心情,就會把否定的意見說得含蓄得體,給予暗示:“不錯,顏色真鮮豔,給女兒穿,那是很漂亮的。”
當你去拜訪朋友,主人熱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卻直言說:“不吃,不吃,我從來就不喜歡吃零食,再說我剛吃完飯,肚子飽得很,哪還有胃口吃這些東西。”這樣不僅讓人掃興,而且還傷了主人的自尊心。你應該體諒到主人的一片熱情和好意,含蓄地說:“謝謝,謝謝!多新鮮的水果,多香的糖,隻可惜剛吃完飯,沒有胃口吃了,太遺憾了!”
可見,含蓄說話不僅是一種策略,也是一門做人的藝術。含蓄是說話達到有效目的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待人圓韻的表現。作為一個現代人,應當有這種文明意識,掌握這一有利於人際交流的語言表達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平時,我們在勸說他人時,有時要涉及一些不便於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的事情,這時,使用委婉的話語,既把事情表達清楚,又維護了對方的隱私和自尊,避免了彼此的尷尬。這樣,能顯示說話人的涵養,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贏得人們的尊重,從而維持彼此的關係,以利於以後的溝通。
小劉剛買了一部時興的MP3,放在辦公桌上竟不翼而飛。一個朋友悄悄對小劉講,他發現是同事小吳拿去了,東西還藏在辦公桌抽屜裏,沒有轉移。如何勸說對方還給他呢?小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當著辦公室許多同事的麵,很隨便地對她說:“喂,小吳,借我的MP3啥時還我呀?別老讓它躺在抽屜裏睡大覺喲!”小吳聽了這話,尷尬地連連點頭,笑笑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不提醒,我還真忘了呢!”當即打開抽屜歸還了這部MP3。以後,兩人關係正常,同事們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