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求助他人。
家裏有的事自己不便說,可以把意圖滲透給嶽父母、妻子的姐妹或自家的姐妹,以及其他妻子和母親很信任的人。這些人的話會更容易被妻子、母親接受,做工作的效果會更好。
凡事經過“丈夫”和“兒子”這個雙重角色的巧妙過濾,家庭會幸福和睦,你會是媽媽心中的好兒子,同時也會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
有些話是有毒的。如“你去死吧!”“給我滾!”……請看下麵這個故事吧!
當妻子又一次因為一點小事與我歇斯底裏地尋死覓活時,看著她因哭泣、憤怒而變形的臉,我一個詞脫口而出——“離婚吧!”
妻子愣了一下,停止所有的動作,收住眼淚,決絕地說:“你終於說出了很久以來就想說的話吧!終於嫌棄我了吧!你說的那些肉麻話現在證明都是假的了吧……”
“離婚”這兩個字就這樣被淹沒在妻子話語的海洋裏,我不知道妻子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我常常懷疑地問自己,這就是我曾經深愛過的那個女人嗎?那個開朗大方、不拘小節、寬容的女人嗎?她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不可理喻?
我勤懇工作,也算事業小成;我與人為善,也算朋友眾多;下班我就回家,既不流連酒局飯桌,更不出入是非場所或與女人保持暖昧關係;我還常做點家務,抽空陪孩子玩玩:休閑多是上網聊天,寫作打遊戲,但那是我的正當愛好,而且稿費也頗可觀,怎麼在她眼中就變成了一個沒有責任感,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難道就因為我不願意陪她逛街,不願聽她講家長裏短?
自從離婚這個詞從我的口中跑出之後,妻子歇斯底裏發作的次數更多了,她開始頻繁地使用這個詞。看來這兩個字真是個毒瘤,它把積累下來的毒素輻射到整個家庭生活中,最後真的敗壞你的全部生活。
“我現在變得沒有品位了吧?隻會看那些庸俗的電視劇,不關心你的作品,不關心你的事業……我們已經沒有共同語言,我也不能給你激情了,那就離婚吧。”看著哭泣的妻,內疚一陣陣襲來:這個曾經的才女,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還不是我們的小家庭耗盡了她的精力。她是善良的,記掛我的父母:她是忙碌的,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而我,還常怪她沒有幫我找好換洗的衣服……妻子比我小一歲,頭上已經陸續長了白發,臉上多了皺紋。她常向我抱怨,也許她所有的怨言都因為生活壓力和對未來的擔心。
可能是受離婚的威脅,在她的怨言前,現在的我選擇了沉默。我靜靜地聽她訴說,有時也用胳膊攬過她,讓她的眼淚浸濕我的胸襟,然後在我懷裏慢慢睡去。
事情總是這樣的奇妙,曾經想過無數辦法(躲出去,關在書房玩電腦,威脅等等)沒有解決的爭吵卻在我的傾聽中得到解決。今天晚上,我和妻子又躺在一起談天,妻子突然問我:“你原先不是要離婚嗎?後來我多次給你機會,你為什麼又要退縮?”我笑笑說:“看你人好唄。”妻子搖搖頭表示不滿意。“不願孩子沒母親。”還是搖頭。“怕父母家人傷心。”仍是搖頭。當我還在思考著真正的答案時,妻子已經幸福地睡去了。
其實是我懶,我怕離婚——費心費力找一個能慢慢和我一起變老的人不容易,無論與誰一起生活都會有瑣瑣碎碎、磕磕碰碰。在“陰雨”連綿的日子,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足夠的酎心,讓“風雨”盡情宣泄,學會傾聽,學會分擔,用男人寬闊的胸膛去承擔女人盈盈的淚水,用男人的包容、理解、愛情去溫暖女人的每一個平淡的日子。
婚姻是前世神聖的約定,不要輕言放棄,更不要以為走出圍城就能找到幸福。其實每一段婚姻都會遇到坎坷,而幸福的秘訣在於堅守!
矛盾類型:也許是“更年期”?也許是婚姻的“幾年之癢”?
換個角度來看問題,婚姻有“幾年之癢”,也能“幾年止癢”。
記住——有毒的話會引起負麵的情緒傳染。
有毒的話是可以傳染的,快樂可以傳染快樂,憤怒可以傳染憤怒,悲傷可以傳染悲傷,不愉快的情緒就好像傳染性病毒一樣,不僅可以使自己發病,而且可以傳染給和自己接觸的人,使他們也變成和自己一樣的病人。
鑒於惡劣情緒的巨大傳染性,當我們自己處於不愉快時,千萬不要把它表現出來,特別是那些團體中的核心和領導,他們一個人的壞情緒往往會傳染給整個團體,從而影響團體的發展。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學曆高,工作能力強,他率領本部門在公司的發展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競聘公司的副總經理時,感覺良好的他卻敗下陣來。競聘的失敗,給他帶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感覺自己沒有被重用,對公司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整天一副鬱鬱不得誌的樣子。在工作中,他經常情緒低落,怨天尤人,在與下屬的交談中,常常發牢騷,說什麼在公司的這種體製下,幹得再好也沒有用。小王這麼一說,本來生龍活虎的團隊變得拖遝懶散,人人工作都提不起精神,碰到問題隻會找客觀原因為自己開脫,工作業績江河日下。結果,在下一輪的人事調動中,小王連部門經理的職位也沒有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