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短的幾句讚美,猶如雪中送炭,使張海迪增強了自信心,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造成一種和諧的氣氛,把演講音樂會推向高潮。
人人都有渴望讚美的心理需求,有時一句美好的讚語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比如:大音樂家勃拉姆斯出生於漢堡的貧民窟,少年時代便為生活所混跡於酒吧間裏。他酷愛音樂,卻由於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享受不到教育的機會,更無從係統學習音樂,所以,對自己未來能否在音樂事業上取得成功缺乏信心。然而,在他第一次敲開舒曼家大門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他的一生的命運就在這一刻決定了。當他取出他最早創作的一首C大調鋼琴奏鳴曲草稿,手指無比靈巧地在琴鍵上滑動,彈完一曲站起來時,舒曼熱情地張開雙臂抱住了他,興奮地喊道:天才啊!年輕人,天才!……
正是這出自內心的由衷讚美,使勃拉姆斯的自卑感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賦予了他從事音樂藝術生涯的堅定信心。從那以後,他便如同換了一個人,不斷地把心底裏的才智和激情流瀉到五線譜上,成了單音樂史上的一位卓越的藝術家。舒曼對勃拉姆斯發自內心的一句讚美,成了勃拉姆斯一生中的轉折點。正是這一句讚美,創造了偉大的音樂大師,使人類聽到了《B小調鋼琴四重奏》等一曲曲美妙絕倫的樂章。
由此可見,真誠的讚美對人對已都有重要的意義。
尊重別人,別人才會敬重你。任何人都有活著的理由,存在的價值。即使是卑微的人也希望受到別人的尊敬。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別人的讚美,而實際上,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從他人那裏得到賞識,但是,周圍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並不多,而我們自己也很少評論那些發生在周圍的、我們所喜歡的言行。這一點著實令人感到奇怪,因為表示讚賞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價,而在讚美別人後自己得到的回報卻是多方麵的。
人人都喜歡被讚美。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曾推出一條原則:“給人一個好名聲。”如果你能以誠摯的敬意和真心實意的讚揚滿足他人的被認同感和榮耀感,那麼他人可能會變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達理、更樂於協力合作。
《演講與口才》中有一文章寫道:
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用兵如神,也是傑出的口才家,用語如神。以下選幾則他評將帥的妙語,來看看毛澤東是怎樣讚美將帥?
讚美彭德懷。
在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中,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縱橫馳騁,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開辟了勝利北上的道路。毛澤東即興口賦一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邊說邊揮毫疾書,把詩送給彭德懷。彭德懷感激毛澤東的鼓勵,不好意思地說:應該把“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
1947年蔣介石派胡宗南率十幾萬軍隊進攻延安,毛澤東把保衛黨中央的重任交給彭德懷,滿懷豪情地吟誦起長征路上《贈彭大將軍》那首詩,再一次題贈給彭德懷。彭總臨危受命,不負重托,粉碎了蔣介石的黃梁美夢。從此“彭大將軍”的威名更加威震敵膽。
讚美葉劍英。
在紅軍長征途中,張國燾搞分裂主義,妄圖阻止黨中央和紅一方麵軍北上。在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葉劍英當機立斷,把張國燾關於阻止中央北上的密電交給了毛澤東,使黨中央及時脫離了險境,粉碎了張國燾的陰謀。毛澤東高度讚揚葉劍英的大智大勇,說:“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呂端大事不糊塗”,不僅是對葉帥長征途中的重大貢獻的中肯評價,而且是對他一生政治智慧和處世風格的生動概括。葉帥不僅軍事指揮上謹慎周密,而且是每臨大事不糊塗,每一曆史關鍵時刻必有驚天動地之舉:1927年反對蔣介石,舉行廣州起義;長征途中反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陰謀;1976年團結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毛澤東的這句話,巧借曆史典故,畫龍點睛地道出了葉劍英的大智大勇。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讚美不能太浮誇。
太浮誇的稱讚會讓人以為你在譏諷他們,這樣的讚美話不僅達不到“好聽”的效果,還相當刺耳,讓人厭煩。讚美話盡量具體細致,深入細致的讚美話讓人覺得真實,如絲絲暖風,沁人心脾。
日常交往中經常可聽到這樣的讚美詞:“你這個人真好”,“你這篇文章寫得真好”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麵,好到什麼程度,好的原因又何在,不得而知。這種讚美語顯得很空洞,別人以為你不過是在客氣、在敷衍。
所以,讚美語應盡可能做到熱誠具體、深人細致。比如讚揚一個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說:“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顏色鮮豔,人顯得精神多了。”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倫·H·克林納德認為,正確的讚美方法是把讚美的內容具體化,其中需要明確三個基本因素:你喜歡的具體行為或某一個點;這種行為或某個點給你的感覺;你對這種感受給你帶來的影響。有了這三個基本因素,讚美語才不至於籠統空泛,能使人產生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