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化教育體製改革,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2 / 2)

高等學校要加強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調研,了解市場對人才需求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調整培養目標,將培養和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作為改變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的目的,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麵提高,在未來的就業中提高就業競爭力,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高校要及時調整專業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體係,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專業基礎的教育,拓展和豐富大學生的知識麵。

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上,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調整和優化實踐教學的內容,以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根本目標,使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努力提高專業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質量。

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教學要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調研,了解市場和企業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培養目標,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將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從企業等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大學生如果在就業之前有實習和實踐的經曆,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高就有顯著影響。高等學校在進行教學體製改革的過程中,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通過模擬真實的職場環境,使大學生提前體驗未來職場的工作,也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在畢業前去企業實習,不僅要完成教學環節要求的實習任務,更要以提高自身能力為目的,積累實踐經驗,提前熟悉就業環境和工作環境。大學生越早接觸就業環境就能越深刻理解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4.開設新專業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在開辦新專業時,一定要與現實和未來發展的需求相適應,對新專業進行專業論證,這個專業論證一定要投入比現有專業論文更多的精力和態度,以科學的調研和對比進行評估和預測,以專業發展的長遠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堅決避免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盲目開辦新專業,隻有當評估通過之後,並且已經具備了開設新專業的所有必備條件後才開始招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新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市場的需求相匹配,實現新專業的大學生的高質量就業。

5.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在正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針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教育,不僅要針對職業方麵進行指導,還要對大學生的心理和其他素質方麵進行指導。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指導內容。這樣在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當大學生就業時,不能和用人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大學生的就業還是會遇到困難。在進行教育體製改革的過程中,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采用個性化教學的方案,通過職業素質測評和就業谘詢等方式,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能力,增強就業信心,提高社交和溝通能力,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史淑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專業差異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