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究
教改研究
作者:嚴文利
摘 要: 高職教育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英語教學應該堅持“實用為主”的原則。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主導思想、教學計劃、教材選用等多方麵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努力培養複合型人才。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高職教育以培養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麵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這就決定了高職課程的開設應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為主旨,在分析崗位能力的基礎上,準確合理地定位教學目標,這就對外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大學英語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課,如何更好地貫徹這一指導思想,是我們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中必須探索的新課題。以下筆者就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如何改革提出一些認識和設想。
一、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主導思想不明確,教學計劃缺乏針對性。
職業技術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目前,各類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培養目標上已經逐步形成特色,專業課程的設置安排逐步趨於規範。但是,英語教學要達到什麼水平、課程怎麼安排,實踐中有的照搬大學專科計劃,有的沿用中專教學計劃,缺乏係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理論研究與探討相對滯後,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成為製約和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2.教材使用不合適。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仍然沿用普通高校專本科教材,缺乏高職特色教材,教學內容難以顯現職業教育特色,缺乏實用性。而且,對於高職學生來說,這些教材往往偏難,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一些剛剛由中專學校合並而成的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材更換頻繁,同一年級使用幾種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的使用缺乏統一性,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體係,評估教學沒有統一的標準。
3.高職公共英語師資力量薄弱,結構單一。
高職英語教師大都是英語專業出身,沒有行業實踐背景,他們對學生未來的目標崗位知之甚少。隨著高職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人數的增加,師資隊伍表現出無法完成現有的英語教學任務,而且許多英語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存在錯位和偏差,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認識不足,難以適應高職英語教學。
4.教學方法、手段落後,教學模式陳舊。
高職公共英語中常見的教學模式仍然是“段落解釋+翻譯”,或者是“翻譯+詞彙”。課堂上教師以“滿堂灌”的形式逐字逐句精寫精講。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一味依賴教材和老師,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實踐性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難以體現。
二、改革高職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對策
1.改革英語教學內容。
構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英語課程,改革英語課的教學內容,是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一個在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到底要學什麼內容,隻有到有代表性的職業崗位(群),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認真聽取生產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的意見,才能得出確切的答案。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生產現場使用英語的機會日益增多,如進口設備、儀器的說明書和使用手冊,國際通用技術標準,有關計算機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專業軟件的使用說明,互聯網絡調用命令等都可納入教學內容,成為高職英語教學中十分實用而生動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