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提升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教材研究
作者:許堅固
摘 要: 新教材實施到現在已有好幾個年頭了,課改天天講,但還有一些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教學仍停留在教教材階段,注重語言知識點的講解,輕視語言的交際功能,致使英語學習枯燥無味。如何用好新教材,讓學生覺得學英語有用武之地,從而確實提高英語學習的實用性,是當今英語教師必須思考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 新教材 英語教學 教學實用性
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要求教學過程交際化,鼓勵學生多接觸和使用外語,特別是真實的語言材料,以便學以致用。新編初中英語教材正是一套符合這種精神的新穎教材,它根據交際目的的需要,既考慮語音、詞彙、語法結構等要素,更考慮語言的功能,並使它們有機結合。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方式,以生動活潑的方法進行“聽、說、讀、寫、演、唱、畫”,寓教於樂,讓學生全方位地學習和掌握英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由此,學生不再覺得學英語無用武之地,更不會為辛苦學了幾年英語仍說不出英語而感到心灰意冷。
在現實教學中,仍有一些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教學仍停留在教教材階段,注重語言知識點的講解,輕視語言的交際功能,致使英語學習枯燥無味,新教材就隨之喪失了話題功能作用。
那麼,如何用好新教材,充分挖掘其話題作用,確實提高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呢?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材隻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老師的善於運用教材。”因此,教師應視教材為媒介,充分挖掘語言形式結構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良好功能,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有效並且有創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麵下工夫。
一、重新排序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將教材中的各個部分重新排序。以新課標九年級英語第一單元“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的教學為例,學了兩年英語,每個學生都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必然會碰到一些問題。教這一單元時,筆者不是按教材順序從頭教到尾,而是先向學生訴“苦水”,感慨自己當初學英語碰到的一些困惑,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原來老師也會遇到難題,並不是隻有我笨而已。”如此就減輕了學生的思想負擔。接著關心他們在學英語的過程中是否碰到什麼問題,以此激活學生的已有印象,讓他們有話可說。再隨意叫幾個學生上來描述自己的困難,並選幾個有代表性的答案板書出來。緊接著就請學生翻到第五頁看Section B 1a,挑選符合自己的選項並完成1b。引出問題之後,教師便很誠懇地邀請學生一起探討尋找解決方案,課堂討論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中英皆有,筆者故意不給予評價或糾正,而是設置一個懸念:“你們想想辦法,誰能幫到Paul的忙呢?咱們聽錄音見分曉。”學生肯定會集中注意力完成2a和2b的聽力訓練。最後引導學生思考:本單元還為我們提供了哪些學習方法?哪些是自己平時常用的,我們還可以想到哪些妙招提高學習實效性?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Section A 1a,接下去就是互相探討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
通過重新排序處理教材,不僅重點突出、過渡自然,而且由易入難逐步推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言學習規律,使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提高了聽、讀、說、寫的能力。這樣避免生搬硬套新教材,學生能清楚所學為何用,運用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二、替換教材的例子
為了體現新教材裏的一些功能話題,教材中往往選用一些例子。盡管教材的編寫者力求選用不同地區學生都熟悉的例子,但仍然不能照顧到每個地區和所有學生,所以新課程提倡要開發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自身體驗學習知識。用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學習新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興趣更濃厚,也更容易記憶。
如學習新課標九年級第七單元“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時,教材中提供的是國外幾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別說學生,就是老師對其也是一知半解。如果完全按教材的內容來上,則勢必如空中畫餅一般,老師上得辛苦,學生仍不知所雲。如果把這些地名換成他們的家鄉,先請他們介紹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鄉,再到他們比較熟悉的翔安區、廈門市,再到圖片上看到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海報……這樣逐步拓展,學生從眼前看到的到腦子裏想到的,對用定語從句介紹地名的用法理解就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如此這般拓展開來,所舉的例子比教材上的例子更熟悉、更豐富,更符合學生認識和記憶的規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積極性。不管何時何地,一提到介紹景區,他們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所學知識,這就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讓學生體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