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關龍舟運動的社會文化學及內涵研究。
關於龍舟運動的文化及內涵,學者們主要把龍舟運動與端午節聯係起來研究其文化內涵,或者從圖騰主義、功能主義、結構主義等理論研究龍舟文化,還有就是與現代競技相結合。
劉靖南、許博[11]認為,龍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進入現代社會,必然會融入現代體育文化的氛圍,使傳統民族文體活動具有現代競技體育與健身的內涵。方楨、楊津津[12]認為漢族龍舟競渡從祭龍神轉為對英雄人物的紀念,成為端午節的民俗活動;苗族、傣族龍舟競渡受漢族龍文化的影響,主要是祭龍祈年,各自成為龍舟節、潑水節的活動內容。由於漢、苗、傣族龍舟文化在現代社會具有多種社會功能,體現出特殊的社會文化價值。倪依克、孫慧[13]對中國龍舟文化的產生基礎、流傳與演變過程進行了初步曆史考證。龍舟競渡蘊含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風貌,積澱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審美情趣,濃縮著難以割舍的鄉土情思,所有這些都以弘揚愛國精神為主線。無論龍舟文化如何發展,都始終保持鮮明的民族品格,紀念屈原並使之成為組織社會生活凝聚力的特點。由於龍舟文化在曆史演進中形成的獨特的多層次功能和為經濟建設服務帶來的綜合效益,當代,龍舟文化的內涵及覆蓋領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與拓展。黎細鳳、王洪宇[14]認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在中國古老文化的漫長曆史中,有許多關於龍的傳說和由此衍生出各種各樣以龍為主體的活動。龍舟競渡作為一項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以其久遠的曆史、豐富的文化內涵為世人所知。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體育活動,它已超出了體育範疇,成為華夏民族一種內在的、文化的、精神的內聚力量。江立中[15]認為龍舟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態,源遠流長,曆代壯其流,莫可窮其源。龍舟競渡從原始萌生,形成傳統,劃入現代。大致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從價值取向的視角看,龍舟文化可以描繪成這樣三個發展階段:原始萌生階段的民俗文化——兩晉以前。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精英文化——南北朝至本世紀七十年代。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商品文化——本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霍麗明[16]認為龍舟競渡在我國曆時幾千年而延續不斷,並在古代已經傳向了鄰近各國。如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龍舟競渡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世界各地,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龍舟競渡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同和讚賞,主要是因為它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3.我國龍舟運動研究存在的問題
3.1基礎理論不成熟。
龍舟運動的基礎理論研究比較薄弱。目前,有關龍舟運動的起源問題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對於龍舟運動的係統研究著作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