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有所獲,一課一得(1 / 2)

學有所獲,一課一得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丹婧

摘 要: “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可以讓語文課堂更加有條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更有利於學生活學活用知識。文章以《論快樂》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在教學中踐行“一課一得”。

關鍵詞: 一課一得 研究教材 突出重點 有效轉換

現在很多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無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看上去一節課的內容很豐富,但實際上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很有限。我們在探討一篇文章教學時,往往把教學重點、教學目標定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文章的層次,品味優美的語言及文章給人的啟發,等等。這樣的教學,把課堂“塞”得滿滿的,讓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領悟文章真正的內涵。同時,這種機械的一個模子的教學,反而讓語文失去了應有的魅力。

在一節公開課上,一個課時的教學,教師把課堂分為四個部分:提煉文章的觀點、賞析語言特色、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談談自己的感悟。這堂課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容量很大,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課堂節奏很快。但是太多的教學目標,反而讓課堂失去了重心。一節課下來,由於環節設定得太多,導致每一個環節的教學都不夠深入,都淺嚐輒止,學生剛剛能夠體會一點,還沒有消化,馬上就進入到下一個環節,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我反思,到底應該製定怎樣的教學目標才適合高中語文課堂呢?在不斷地反思與嚐試中,我得出一個結論:相對於把目標定得滿滿的一節語文課,我更傾向於“一課一得”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並不一定要求麵麵俱到,“一課一得”的教法反而可以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深入。“一課一得”指的是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有所得,有所領悟。

下麵,我以《論快樂》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談談對“一課一得”理念的踐行。

一、研究教材,清晰目標

研究教材,給要上的課文定下這節課的“得”在哪裏。把所有重點都放在一堂課中,勢必會讓學生吃得太飽而消化不良。因此,目標要“精”而不是“全”。對於教參中課時數定得比較多的篇目,我們可以把不同的目標分解到幾節課中,每節課定一到兩個重點。對於篇目比較短、課時數比較少的文章,我們就要學會取舍,選擇這篇文章真正的特色所在,然後整堂課就圍繞這個特色展開,讓學生真正吃懂、吃透。

要給一篇課文定下明確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建立在教師對這篇課文透徹了解的基礎上。要了解文體特征、寫作特色等。比如小說,就可以將重點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文言文,可以把重點放在文言詞彙的積累上;傳記,可以把重點放在人物的生平和精神品質的解讀上,等等。

例如,《論快樂》是語文版選修教材《中國現當代散文》中的一篇課文。一篇散文,最基礎的就是語言,無論是散文的思想內涵還是哲學韻味,都是從語言中衍生的。在散文教學中,語言是最重要的。《論快樂》的作者錢鍾書先生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智慧的頭顱”,他的散文幽默睿智。因此,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就定在對語言的品味上,讓學生領悟散文語言的獨特魅力。

二、突出重點,享受課堂

“一課一得”要求在定下重點、目標之後,就要在整堂課上緊緊抓住這個重點,突出這個重點,舍棄一些旁枝末節。讓學生明確這堂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輕鬆享受課堂,而不是時刻擔心一不留神就遺漏了教師講授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