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有所獲,一課一得(2 / 2)

例如將《論快樂》這節課的“得”定在對語言的品位上,我在教學中就注重讓學生細細體會錢鍾書先生的語言特色。

(一)初步感受

讓學生先瀏覽一遍課文,感受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生在讀完之後,大都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幽默風趣,二是善於運用比喻的手法。

(二)詳細品味

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出自己認為的符合上麵歸納出的語言特色的句子。學生馬上就找出了很多。因為目標定得明確,範圍縮得小,學生一下子就在課堂中找到了樂趣,而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闖,不得要領。

例1:“假使豬真知道快活,那末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這個例子就很好地體現了這篇散文幽默的語言特色。學生念出這句話的時候,全班同學都哈哈大笑,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

例2:“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這個例子體現了這篇散文善於運用比喻的特色。

學生還列舉了很多例子,在他們眼裏,這節語文課就變成了一個有趣的享受散文幽默語言的空間,而不是一種枯燥的教師傳授課。

在“一課一得”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有充足的時間展現自己的想法,更多的內容由學生去發掘、去討論、去研究,從而提高對文章知識點的篩選能力。課堂可以以小組合作探究,也可以用小組間競賽的形式展開,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三、鞏固提高,有效轉換

“一課一得”是得在對這篇散文語言特色的理解上,但還不夠。語文課要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對一篇課文的解讀,更要拓展到對所有文章的解讀方法的掌握上,以及轉換到寫作當中。因此,在一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可以適當設置一些課外拓展練習,比如簡單的小作文訓練等,讓學生對這節課的所得加以鞏固,進而轉換到別的領域。同樣的,小說教學,可以設置人物形象描寫的練習;散文教學,可以設置語言的仿寫練習,等等,這對學生的寫作和語言文字運用題的作答都是很有幫助的。

例如,《論快樂》這篇散文的語言特色是幽默,善於運用比喻。我就讓學生試著仿寫。我告訴學生,要記住一些優美的句子,使作文語言更加豐富多彩,那麼像《論快樂》裏的一些經典的句子應該仿寫,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文章中有一句:“快樂在人生裏,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象跑狗場裏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有學生仿寫為“快樂在人生裏,好比指引我們航向的燈塔,更像運動場上激勵我們衝刺的終點。”這樣的小訓練,不僅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這堂課學習的意義,更讓學生將所“得”運用到了更廣闊的空間。

“一課一得”旨在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而不是走馬觀花似地聽完整節課卻一無所得,也不是讓教師蜻蜓點水似地講解所有知識點。其實,不管是這篇《論快樂》的教學,還是其他類型的課文教學過程當中,隻要貫徹“一課一得”這個理念,正確地理解、讀透教材,大膽地取舍,掌握明確的教學目標,就可以將語文課堂組織得很完整,條理很清晰,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點,真正讀懂,學會。

參考文獻:

[1]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M].遼寧人民出版社、遼海出版社,2000,5.

[2]龔亞萍.語文課堂教學“一課一得”之“精”、“透”、“悟”[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