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有效性探微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薛文傑
新課改指出:提高學生對閱讀中信息的自主處理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學會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最終實現學生各方麵的發展。因此,合作學習法是進行初中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麵對初中閱讀教學中使用合作學習法進行闡述。
一、創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學習效率,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興趣一旦產生,學生的合作精神就會相應產生,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提高。教師在創造輕鬆的氛圍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在創造出來的學習氛圍裏,教師一定要做到人人平等,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因為初中學生是十分重視公平的,如果教師偏袒某些學生,其他學生就會非常排斥課堂,不願意聽講,就更談不上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所以,教師必須營造一個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的學習氛圍。在輕鬆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很好地進入閱讀情景,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
2.合作的產生建立在學生之間存有共同的興趣,隻有興趣相投,學生才可能有相似的認識,交流起來才會產生共鳴,效果事半功倍。教師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授《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然後在課堂上對課文進行講解,分析作者對父親的深深愛意,最後在講完課文後,為學生播放一首筷子兄弟的《父親》,更貼近學生,留給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回顧自己的父親並發言,講述一段令自己感觸頗深與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其他學生聽後更投入思考自己身邊發生過的事情,他們之間會產生共鳴,有共同的話題。如果在這種氛圍上繼續對文章進行講解,學生對文章主旨就會有深切的理解,同時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更渴望閱讀,因為他們可以從中找到與他們十分貼近的東西,從而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相互之間產生合作關係,樹立團隊意識。
二、分組有合作關係的學生
要在初中閱讀中使用合作學習法,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中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如果不能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那麼就會出現有的小組閱讀能力遠遠強於其他小組,或是遠遠不及其他小組,出現小組水平不平衡的現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共同愛好、學習成績等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的人數不能太多,太多可能會影響小組的管理,因此一般都控製在四五人內。每個小組都必須有小組負責組織人,一般都是閱讀能力強的或是班幹部來擔任組長,小組組長要組織組員積極參加活動,主動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小組內的相互討論,相互合作,學生可以出色地完成閱讀任務,同時培養他們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三、開展閱讀活動,密切合作關係
1.閱讀活動前進行分組。小組組員要對閱讀內容有一定的認識。例如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學生通過對文章通讀一遍後有大致的了解,清楚文章主要內容是什麼,對文章整體結構設計上,有學生獨自的理解並理清文章的邏輯關係等。閱讀前的問題如:①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寫了些什麼?②本課作者在文章結構設計上有什麼特點?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出現了哪些情景,作者想借助這些表達些什麼?④分析作者帶有怎樣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這些都有利於學生對文章的獨自思考,也便於他們小組之間相互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