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賞罰分明,允許複活賽。
雖然是初三學生,但是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獎勵,仍能起一定的作用。比如:每次回答問題都對的“蝸牛”可以適當減少抄寫作業,買筆芯、膠帶之類的作為課堂物質獎勵。當然,有獎勵就有懲罰。比如:某個“蝸牛”一個簡單的問題都沒有回答出來,我就罰他站一會兒,但允許他參加複活賽,直到回答出下一個問題才能坐下來。我把這種懲罰方式美其名曰“以自己的智慧贏得坐下來的權利”。長期堅持下來,有的“蝸牛”回答不出問題,即使老師叫他坐下都不肯,非說要靠自己的能力贏得自己坐下的權利,坐要坐得有尊嚴。
除了這種激勵機製外,我還讓雖懶但很聰明的“蝸牛”擔任背書小組長,負責檢查兩位比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背書。這些“蝸牛”從來沒有受過如此重用,都很努力地表現自己。為了繼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又設定了以下要求,每次小測試成績不得比他們負責的學生低超過10分,反之則會被降級。而和他一起的組員兩人成績連續五次達到90分,即有望升為大組長,這種策略對於那幫雖懶但很聰明的“蝸牛”來說無疑是一種刺激、一種激勵。
四、明確學習目標,捕捉“蝸牛”的閃光點,促進他們成長
興趣是根本,目標是動力,能力是關鍵。“蝸牛”尤其是那幫雖懶但很聰明的“蝸牛”並不是不想成功,也不是不願意成功,而是缺乏堅持不懈的精神,缺乏成功的信念。通常我會利用課餘時間,逐個找後進生談心,為他們製定各自的學習目標。一般我都選擇在操場的某個角落和他們談心,一來可以營造輕鬆、平等的氛圍,二來可以保護他們的自尊。但是,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理睬我,我說我的,他們通常低著頭站在那兒想他們的。但是,我繼續努力,終於有一天,其中一個在他們這群人中起帶頭作用的學習成績差但聰明的孩子開口了,他說:“老師,從小學四年級起,老師就不怎麼願意管我了,我的父母也隻要求我混個初中畢業。這幾年來,你是唯一一個經常找我談的老師。我知道你為我好,但我真的學不下去了,你就別在我身上浪費時間了。”聽了這一番發自內心的話,我一時竟無語了。我們所說的後進生並不是一開始就後進的,也許小學一二年級時他還是尖子生呢,但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差呢?也許,他們曾經某一次沒有做好,老師就批評他,家長就不關心他。漸漸地,越說他表現差,越批評訓斥他,反而越來越差,再加上自身的弱點,最終變成了後進生。久而久之,他們也自詡為“差生”。並且因為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但外表裝得極其強勢。我有一種強烈的自責,一個學生被稱為後進生,老師和家長都在裏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外表雖有一層硬殼,但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否則這個學生就不會跟我這樣說了。意識到我的談心教育也許對這個學生起了點作用,我有點激動,語重心長地說:“老師不指望你最後一學期還能考出多好的成績,但老師希望你在初中最後一段時間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學習,這樣你在畢業後才不會留下遺憾。再說了,你將來也要長大成人,你用什麼經曆教育你的後代呢?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看你的字多漂亮,這是你的優點,你要把他放大。我相信你也想給你的老師和同學留個好印象,是吧?”這個學生立刻回了句:“誰不想呀,但是……”“沒有但是,隻要你想學好,剩下的老師會幫你的。”我趕緊接話。最後,這個學生答應我會盡最大努力學習,並動員其他幾個同學回歸課堂。
我深知這幾個學生的基礎太差了,要從頭補起。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利用午休時間把這幾個語文學習困難戶聚在一個空教室裏給他們開小灶。當然,我都挑一些簡單的、容易被他們接受的題目給他們。當他們完成得較好的時候,我會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記得某位教育家曾說過:既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有一個孩子因為表揚過多而變壞的例子,就說明我們的表揚還不夠。的確,表揚在這幾個“蝸牛”身上起到了神奇的效果。他們的作業越來越工整了,上課也努力參與了,偶爾還會有開小差,但我隻要看他們一眼,他們就會心領神會地回到課堂中。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通過以上各種方式的嚐試,這幾個“蝸牛”已經漸漸適應我的教學了,開始慢慢走上正軌了。最終中考語文成績,雖然八個人裏有兩人沒有及格,但我認為這個結果已經很好了。比起分數更重要的是,這幾個老師、家長眼裏的“差生”,已經由內到外地改變了自己,懂得了合作、堅持和奮鬥,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我相信,在他們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他們一定不會再走歪路了,“蝸牛”也可以生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