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要求(1 / 2)

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要求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熊全安

摘 要: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握提問時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必然能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新穎性 啟發性

教師的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絕大多數中學語文篇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明確,是離不開教師的提問的。“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服務者,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其次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裏給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很合理的,畢竟中學生的思想還不太成熟,需要一個很好的組織者促進其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思維缺席”,就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也存在“思維的惰性”,教師的提問顯得尤其必要。教師的提問可以盡量避免學生廣泛存在的“思維缺席”和“思維惰性”現象的出現;激活課堂教學氣氛,體現師生互動;克服學生的自主學習存在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的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可以從下麵方麵著手。

一、課堂問題要能激發學生興趣

精心設計的問題要重視思考型、鼓勵啟發型和開放型的問題,輕視記憶型、檢查型、封閉型的問題。好的提問應該富有啟發性,應該是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上,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不應該急促地邁向結果。啟發性的另一重要方麵是老師的問題要能引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提問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愉悅地接受教學。比如,在教四年級學生寫觀察小動物的作文時,老師就先給他們講了一個小笑話:雞媽媽帶孩子們在花園散步,突然來了一隻野貓,孩子們嚇得亂跑。眼看孩子們要被野貓抓住了,雞媽媽急中生智,學狗“汪——汪”叫了兩聲。野貓被嚇跑了,孩子們得救了,雞媽媽借機給孩子們上課:“現在你們都知道學好一門外語的重要性了!”聽完笑話,學生捧腹大笑,老師因勢引導學生:“動物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歡樂,我們應該保護好它們。你們的寵物有什麼趣事呢?”學生們的思維立即活躍,爭先恐後發言。也許我們不能做到每在問題提出前都講一個故事或者創設情境,但一條民間諺語、一句順溜的提出,往往就能令人耳目一新。我們要做的是使問題新穎,有趣味性,以免落入俗套。

二、課堂問題要能激活學生思維

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刺激素。學生的思維方式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我們在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發性,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或太易,否則會事倍功半。提問時,可以把教材的內容與一定的故事或實際事例有機結合,學生就會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教師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會一開始就感興趣,為此,教師應當深入鑽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問題“障礙”,在他們心理上引發“衝突”。這樣,當學生急於解開“衝突”時,他們就已經在進行思維訓練了,對課文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