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玩起來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敏
摘 要: 識字教學是小學生閱讀和習作的基礎,是學習母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小學生智力開發最有效的重要渠道。漢字教學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本文總結了四種巧記漢字的方法,使小學生識字更巧妙、更輕鬆、更牢固。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識字 組字部件 字謎遊戲 講故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使其具有識字寫字的能力。”但低段語文老師明顯發現,新課標要求學生的識字量非常大,尤其在農村小學,孩子學得吃力。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表意文字的漢字形體繁多,筆畫、結構極其複雜,記憶字形是比較困難的。麵對現狀,教師要想出一套巧記漢字的方法,使小學生識字更巧妙、更輕鬆、更牢固。
一、利用漢字本身的組字部件,帶動學生在觀察進行趣味化記憶、學習。
如: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出示“胖”、“伯”、“種”、“朋”,讓學生觀察或和同桌討論。
師:“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生:胖——半個月亮爬上來;
種——禾苗種在水田中;
伯——一個白人來做客;
朋——兩個月亮並排走,好朋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巧記漢字不是教學生就記憶這幾個漢字,而是教學生一種識字的方法。老師可以提問:“這樣的漢字還有很多,你能舉例說幾個嗎?”很快學生想出很多漢字,比如:雷——大雨落到了田裏;林——雙木可成小樹林;晶——三個太陽亮晶晶等。把學生能想到的字都寫在黑板上,猶如複習,讓學生牢牢地把這些漢字記在腦子裏。
二、通過猜字謎的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巧記漢字,從而使識字效果事半功倍。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製,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做遊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猜字謎的遊戲,學生在學中玩,在學中樂,不知不覺地識記漢字,從而事半功倍。老師邊出示字謎,讓學生邊寫邊思考,看誰的答案又快又對,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大字吃掉羊尾巴——美:一家十口住草房——苦;橫看三,豎看三,寫出來不是三——田……
三、通過比較、想象,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活潑的發展,區分並巧記漢字。
1.很多漢字比較相近,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如:
兔:別忘了小兔子的小尾巴。晚:夜晚可不是小兔子,他沒有小尾巴。
休:一個人靠著一棵樹(木),休息休息。體:一個人拿著作業本(本)去上體育課。
已:以出頭,已經的已,沒出頭,自己的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