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考官”的角色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作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海蓉
葉聖陶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充實多樣的生活,就是習作源源不斷的素材。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地創設情境,為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和體驗提供必要的條件。
蘇教國標版四下語文教材的《練習4》“處處留心”部分,出現了七個中藥名,分別是人參、大黃、茯苓、黃芪、黃芩、川芎、白術。這七個中藥名,除了“人參”是孩子們常見的、會讀之外,其他的都很少見,若沒有工具書的幫助,要讀準是極其困難的。於是,我借助這一材料,讓孩子們置換角色,當一次小考官,做一回小老師,生成一次獨特的體驗。
一、創造機會,提供素材
麵對中藥名稱的挑戰,孩子們小受挫折。但失敗的經驗,“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借助書上的讀音,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又通過找形近字、特殊字音強記等方法,終於磕磕絆絆地讀準記熟。
之後,我建議孩子們做一回小考官。有新鮮的事做,有前所未有的身份體驗,孩子們自然興趣倍增。在熱切的詢問過後,全班達成共識:由誰應考、考哪些、怎麼考,這些都由自己做主。
二、引導觀察,交流體驗
為了防止孩子們流於形式的體驗,我交代了一個注意點:在和考生的互動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對方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時刻留意自己內心的波動。此番的再三叮囑,為的是激發孩子調動所有的感觀觀察——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傾聽,用皮膚感觸,用心靈撫摸情感,多角度地觀察,全方位地體驗。
給孩子們全方位的自由,完全是為了換來他們智慧的火花。
從孩子們第二天交流的情況看,小考官個個做得有模有樣,每個環節都體現出別出心裁的設計、與眾不同的體驗。
1.測試形式五花八門。一個選擇讓父母回答的孩子這麼說:“爸爸的平翹舌音從來分不清楚,我故意不讓他寫拚音,讓他讀。你猜怎麼著?他居然一個也沒讀對,簡單的‘人參’(shēn)都讀成了‘人參’(sēn)。”
還有一個讓父母標拚音的孩子說:“我媽是醫生,雖然勉強會讀這七個中藥名,但我專門讓她標拚音。結果,‘茯苓’的‘苓’被她標成了前鼻音。”
2.招考生這一環,精彩紛呈。父母哪裏會輕易上當?他們或逃避、或推托,鮮有踏實肯學的。但孩子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自有對付考生的“殺手鐧”。
“爸爸,你常說自己像我這麼大的時候,穩居全校第一。怎麼,都是吹牛的嗎?”汪珂用“激將法”使考生乖乖就範。
“爸爸,車裏還有東西要拿嗎?如果還有,我跟你一起去。”王可嘉“守株待兔”,對想要再次“臨陣脫逃”的爸爸使上“盯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