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生考官”的角色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2 / 2)

3.家長“被考試”的情形各具特色。有的父母共同“被考”,還不得已被“互相競爭”,結果上陣兩個,落敗一雙;有的獨挑大梁,卻遭遇考官一對,隻得低眉順目。

4.家長為了不得低分,應考的方式各顯神通——有的“死皮賴臉”地哀求孩子告之答案,有的用長輩之威嚴逼問答案,有的背著孩子上網、查手機、查詞典。當然,也有家長誠信應答的,因此,孩子們評價自己的父母是“寧肯丟分,也不丟人”。

5.孩子對待家長或理想或糟糕的答卷,處理辦法盡顯風采。有的耐心,麵對錯得一塌糊塗的試卷,告之正解後進行第二次的鞏固考試,直至滿意才罷休;有的嚴厲,發現作弊,立刻給家長扣除“態度分”,更有甚者,立馬在試卷上判了“0分”,還堂而皇之地把試卷張貼在家裏最顯眼的部位,提醒家庭成員“誠信做人”……

6.孩子的感悟各有側重。有的借父母之口感歎“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人今人勝古人”,有的以“小大人”口吻教育父母要“學到老,活到老”,有的揭發父母的“賴皮”,學著大人狡辯:“要是沒有我,哪來你這個鬼精靈。”……

看似不經意間搭設的一個舞台,將學生的角色體驗由校內引向校外;學生個體角色的初次嚐試,也激發個體參與活動的興趣;適度的求勝動機,又調動學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因此,孩子們一改以往對生活的不敏感,捕捉到許多精彩的瞬間,這是學生“敘寫真實,抒寫真我”的堅實保障。

三、自主擬題,多彩表達

交流完畢,學生便依照慣例,自主擬題,按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記錄下生動而有趣的畫麵。有的孩子采用“分鏡頭”的方式,以《“小考官”的那些事兒》為題,詳細記錄出試題、招考生、監考閱卷的三個細節;有的孩子以《我是“小老師”》為題,著重描寫父母出錯後自己如何手把手、口對口地教對方讀準的畫麵,盡享教者之樂;有的則按事情發展順序,抓住自己的內心的情感變化,一路以“刁難”為趣,享受角色轉換後的優哉遊哉……

“境能生情,情動辭發”。我在思考,這特定的、充滿樂趣的情境,是否就是使學生把習作當做傾訴的“原動力”。正是這樣的“源頭活水”,才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具體的特定的情境,使他潛心觀察並親自體驗,才能有話可說、有人可寫、有事可記、有理可論、有情可抒。由此可見,寫作情緒被觸發,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豐富性及認識事理的感悟性、靈活性也被增強。這樣的素材,是否就是觸發學生作文個性化的最質樸的基礎呢?

“人是需要點燃的容器”。隻要做有心人,在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之處稍作停留,相信,學生就會讓“星星之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