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有利於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學生害怕寫作文,總覺得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當前,很多作文題目與現實生活脫節,學生缺乏經驗和興趣,找不到寫作的原動力,找不到作文與生活的連接點,明明學生沒有做過的事情,非要學生寫,學生自然不知道寫什麼。此外,學生很少有看課外書的習慣,自然就很少從書中獲得必要的寫作素材。在作文閱卷中,出現許多無病呻吟、空穴來風、根本沒有一點生活體驗和感受的所謂作文。老師教給學生的方法理論化太強,很多寫作的方法對於學生過於抽象,學生理解有限,必然會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造成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忽視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思維的訓練,學生作文自然有的牽強附會,有的滿篇不知所雲。大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沒有在培養學習書麵表達能力上用力氣。且不說語文教師的良苦用心,也莫論這種方法的實用功效,單從德育教學、育人教學而言,寫作興趣與思考能力等,我們不是沒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夠重視,教師也應該是沒全盡到責任。老師難教,學生難學,最後演變成教師不想教,學生不願學。或許,許多語文教師對寫作教學十分隨意,表現得異常鬆遝,往往比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視寫作文的學生,把作文教學引向傳授知識、技巧的死胡同,平時所謂的作文教學,隻不過是讓學生隨便寫寫而已,用應試作文取代常規作文的訓練,學生很少有寫日記的習慣,不利於學生語言思維的形成和敘事能力的培養,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沒法及時記錄下來,到講評時,隨便讀幾篇佳作罷了,小學作文教學中仍然存在比較嚴重的文學化和成人化傾向,而其根源在於對學生作文的要求過高、過難、過急,這不能不說是失誤。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同時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文章隻有經過不斷修改,才能不斷發現問題,更好地使文章趨於完善、完美。
三、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是每位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
這不僅是寫作的技巧方法問題,更是教育學生求真、務實、誠信的德育問題。作文教學歸根結底應該是人的教育,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作文教學的成敗直接關係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教師必須將作文教學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明確其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和指導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主動地開展作文教學。引導學生長期細心觀察,不僅能學會怎樣從生活中汲取素材,還能學會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生活,分析社會,關注人生,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如此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同時要認識到作文教學要取得成功,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教師要狠抓基礎,狠抓積累,狠抓課外閱讀,穩中求進,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