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視探究學習,提升主體價值(1 / 2)

重視探究學習,提升主體價值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蔣鋒英

摘 要: 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應以生為本,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探究的舞台,組織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聯係生活實際,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探索、思考中發現、創造,充分提升課堂教學的主體價值。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探究學習 主體價值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隻有盡可能地為學生多創造獨立解決問題的時空,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探索、思考中發現、創造,學生才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力,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疑惑的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要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平衡”,使學生產生認知失調。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問題要小而具體,新而有趣,要有一定的難度且富有啟發性。研究表明,隻有那些學生想知道而又未知的東西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1)熟悉教材,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2)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3)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要適時安排;(4)可以用設問、質疑的方式提出,也可以從新舊知識的聯係或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方麵引進。

例如,學習“小數性質”時,老師先在黑板上寫5,50,500三個數字,老師問:“誰能想辦法用等號將這三個數連起來?”學生討論紛紛,有的學生甚至明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在討論中,有位同學提出是否可以加單位名稱,同學們思維的閘門立即打開了,有的說:“5米=50分米=500厘米。”有的說:“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有的說:“可以在數的後麵加上元、角、分。”老師為了深化問題,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路,提出:“誰能用同樣的單位把這三個數用等號連接起來?”此時課堂上討論的氣氛更濃了,學生提出了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提出“5,5.0,5.00”這三個數的大小是否相等?為什麼相等?引導學生結合前麵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在這節課上,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問題情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自主探究能力。

二、搭建舞台,展示學生的獨特個性

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必須為他們創造手、眼、腦、耳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機會。這就需要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義、規律等進行必要的物化,由教師提供或學生自己收集一係列有結構的材料,給他們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究,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去觀察,用自己稚嫩的語言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應當注意的是,學生的思維發展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正確,隻能是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學習過程的引導者。教師要善於構建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注重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思考的時間,多留一些活動的餘地,多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多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