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語言變種的研究(1 / 2)

關於語言變種的研究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羅旭

摘 要: 語言是有生命的,從社會語言學角度來看,語言根據社會變化的因素而產生、流行、變化和增減,語言的變種就是語言變化後形成的體係。本文將分析語言的性質及變種的形成,並分類列舉及分析日語語言變種的實例。

關鍵詞: 語言學 語言變種 方言 語言的多樣化 語言體係

一、語言變種的概念及問題的提出

語言的變種,從語言與社會的關係角度看,是指由地域不同而造成的語言差異,所屬社會的獨特的日常化表現也由人的不同而區別,同一個人在不同工作場合和家庭也會改變語言的表達方式,這些都是語言的變種。此外,語言的多樣化表現也屬於語言變種的範疇,在日語中有女性用語,近畿方言等。

本文將就語言的性質及變種的形成進行分析,並以分類的形式,列舉分析日語語言變種的實例。

二、變種的形成

語言,由於說話人的出身、職業不同,或對話場合的社會性心理條件,而選用的多種多樣的語言表達方式。這種非等質的語言,以某種特定的標識形成獨有的特征,並成為一個體係,這個體係被稱為變種。

其中,語言的非等質性本身並不是變種,而是變異,或稱語言的可變性。發音要素及單位的變化也隻能視作發音規則自身的變異,一般稱為變異體或變異形。因此,當代社會語言學認為變種指語言體係,變異體則是這個語言體係中所包含的內容和要素。

為使多個變異體同屬一個變種,就必須具備「共起性」的條件。這種條件雖極為多樣,但大致可分為五類:

(1)國家規定的可公開使用此語言的範圍(國家標準變種)。

(2)說話者所屬的地區(方言)。

(3)說話者個人的語言行為模式(個體語言變種)。

(4)說話者的社會角色(社會性語言變種)。

(5)交流溝通狀況的特殊性(狀況變種)。

三、語言變種的分類

語言變種主要分為地域性、階層性、場合性三種變種情況。

其中,地域性變種主要表現為方言,即與國標語在語法體係上大致共通,而在發音、詞彙等方麵存在著較大差異的語言變種;階層性變種主要體現為由於職業、地位、性別、年齡、宗教等社會性差異而產生的語言差異,在日語裏有年輕人用語,女性用語等。

以上兩類屬靜止的語言變種,而場合性變種則不同。即便是同一個人,也會因場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言語模式,因此,其屬於動態的語言變種。場合性語言變種可從功能上分為三類:

1.由目的和話題不同而產生的變種。如:職業用語、專業術語等能提高工作效率而產生的特殊語言表達;以保密為目的的暗語,具有總結性的略語、俗語等。

2.由傳達方式不同而產生的變種。如:電話、傳真等媒介的不同而產生的語言變種。

3.由職務或角色關係不同而產生的變種,指在與特定的人說話的時候使用的和平時不同的語言詞彙,繼而產生的變種。如:大人對孩子、與自己國籍不同的人對話等。

四、常見日語語言變種的分類列舉

(一)地域性:(以近畿方言為例)

近畿方言,是近畿地區使用的方言的總稱,屬於西日本方言,是日本熟知度及影響力僅次於東京方言及首都圈方言的第三大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