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科學概念對外語學習的啟示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楊辰 董哲
摘 要: 對於外語學習者而言,其既要重視語言的流利性,又要重視語言的準確性。在“意義為先”等任務型教學法盛行的今天,很多外語學習者忽視了對語法知識的學習。科學概念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這一概念對於外語學習有著重要啟示。本文梳理了科學概念的定義,並基於此,為外語學習者提供了相關的學習建議。
關鍵詞: 科學概念 外語學習 啟示
一、引言
外語學習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今天已毋庸置疑。在外語學習中,準確性與流利性一直是一對矛盾體。當前,許多教學方法更傾向於對交際能力的培養,外語學習者自身對語言的準確性,主要是語法知識的準確性,重視不足。本文將從科學概念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外語學習者提供啟示。
二、科學概念的定義
科學概念(Scientific concepts),也可稱為理論概念(theoretical concepts),是與社會文化理論密切相關的一個心理學概念。這一概念由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後被應用借鑒到二語習得、外語教學等領域。
維果茨基在研究邏輯概念時,提出了兩個重要定義:一個是自發概念,一個是科學概念。科學概念是“在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形式嚴格固定的概念”。自發概念的發展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而科學概念的學習則開始於對具體的概念進行抽象化的定義。因此,學校教育是科學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
三、科學概念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科學概念對外語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所學習的外語在以下許多方麵和我們的第一語言(也稱母語)不同。首先,在兒童的第一語言習得中,兒童並不是有意識地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的,事實上兒童是在生活的各種交際活動過程中自然地習得了母語。然而,外語學習卻與此恰恰相反。外語學習經常是在教室中進行的正規的以學習外語為目的的有意識的活動。其次,即便是在正式課堂中的母語學習課上,教學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習者把之前沒有意識到的語言規則顯性化。換句話說,學習者先掌握如何使用母語,之後逐漸學習其背後的語法知識,他們並不是為了學語言本身而學習語法。與此相反的是,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在學習者沒有掌握外語之前,將語言規則清晰地展現給學習者,以便其能夠利用規則產出新的句子。不掌握外語的語言規則,學習者就幾乎不能掌握這門語言,因為他們很難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地道的外語。同時,即便是在一些諸如“浸入式”教學法等的教學環境下,學習者有足夠多的機會接觸外語,他們自己的語言產出也經常會出現語言形式不正確的現象,或者他們可能會有意識地回避使用自己不確定的語言形式。這正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科學知識的學習在外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從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我們應該在外語學習中重視科學知識,即語法規則,也有必要對其進行顯化的學習,以便明確這些規則,為我們的語言輸出提供指導。筆者對所教的班級學生的考試作文進行了觀察,並與其他同事進行過交流,大家普遍認為學生在語法知識上還存在較大問題。對於許多語法規則的了解,還停留在淺嚐輒止的層麵,相信這種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科學知識對於外語學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