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師要認真關注學生情況。
第一,學生的閃光點需要教師發現並賞識。“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個學生都有某方麵的優點,不能僅憑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的好與差。教師要用心對待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潛能。比如有的學生雖然英語成績差,但口語發音很好聽,教師應對其發音真誠地讚美並鼓勵其多說多練,幫助其重塑自信乃至以此作為切入點激發英語學習興趣。當然,這種賞識要是實事求是而不是虛偽誇張的,如此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我,不斷進步。
第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要求教師因材施教。高職英語課堂的基本格局是少數幾個學生對英語較感興趣,大部分持無所謂的態度,還有一小部分是反感厭學的,所以教師不能“一刀切”,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要區別要求。比如涉及語法和句子理解的問題,可以提問基礎較好的學生,讓其較易完成而產生成就感。而朗讀、查詞義這種任務則多提問一般學生。或者故意提問不愛聽課的學生,當然不要嚴厲批評,而是間接提醒其聽課,若其能回答出點滴,則更要給予肯定鼓勵,以此讓其覺得自己並不在被老師遺忘的角落。其實後進生和內向的學生內心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認可,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期待效應,讓學生在信任和期待中變得自信而獲得上進的動力。
3.教師要情感化處理教學內容和方法。
(1)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其本身的表達方式和教材內容都是有情感的。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積極情感因素,讓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情感認同。比如高教出版社《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三單元的課文“The Interview”,講授本課文時,引導學生構想自己將來的求職經曆,讓學生置身於求職麵試的情境中探討怎樣應對麵試,課文內容自然會被學生認同而想去閱讀,這種知識符合學生的情感需要容易被學生內化。
(2)靈活處理教學組織形式,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在課堂上不要一直站在講台上自說自演,要多站在教室中間,或在學生間走動,參與到討論、練習等活動中,扮演旁聽和指導的角色,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老師的聲音、表情、動作,從而產生親近的情感。如果說有條件的話,則可以適當調整學生座位的排列,比如圓形麵對麵的座位擺放有利於角色表演,也能給學生新鮮感而關注課堂。
總之,情感教學是英語教學所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同時是教學內容和手段。情感貫穿於教學活動始終,不僅課堂上、課間和課下的師生交流,課外活動等都有助於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新時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對教學傾注情感,才能真正讓學生愛學英語,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培養在新時期多元化大發展中具有一定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世臣.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1.
[2]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蘇]讚科夫.和教師的談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郭奉紅.情感教育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10).
[7]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關淩華.情感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山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2).
[9]王昌盛.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16).
[10]李靜.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師,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