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視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合理運用(2 / 2)

3.無聲語言能營造課堂氣氛,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

在現代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朋友。教師講課時傳神的眼神、豐富的麵部表情、多變的形體手勢,以及師生之間的微笑、點頭、注視等都會貫穿課堂教學始終。這些無聲的形體語言起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溝通師生感情的作用,會使緊張的教學生動活潑,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來講,英語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二、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運用策略

教師上課時的舉動、語氣、眉目神情、舉止態度甚至服飾儀表等均可直接影響教學氛圍,而這恰恰是影響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個不雅的舉動、生硬的語氣、對學生粗魯的態度、不修邊幅的穿著等都有可能抑製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會使學生喪失對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舉止文雅得體,態度和藹,例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親切的眼神等則可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如何將其運用得當卻是一門值得探討的藝術,要達到這一點,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修養外,還要在備課時注意無聲語言的設計和訓練。

1.目光。

眼睛被人喻為心靈之窗,教師在講課時除了恰當而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睛表達豐富多變的思想情感,以影響和感染學生外,用眼睛說話也是教師啟示、引導學生的最好方法之一。講課時教師的目光隨時巡視著學生,與學生保持持續不斷的視線接觸,通過察言觀色,隨時發現學生的思想情緒、心理變化及聽講的興趣,並通過觀察到的學生的情況調整自己的講解和表達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表情。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臉就是心靈的鏡子。老師在上課時的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無時無刻不在學生的情感上、心靈上引起強烈反應。例如,當教師走上講台時,如果麵帶微笑,則會讓學生如沐春風,相反,如果雙眉緊鎖,則會使學生的情緒低落。當學生有困難或有需求時,老師真誠的表情會讓學生感到溫暖,從而使學生堅定戰勝困難的信心;學生取得成績時,老師鼓勵的表情會讓學生更自信;學生做錯事情時,老師嚴厲的表情會讓學生反省……總之,教師適當地在自己的臉上表達出喜怒哀樂,比遇到任何事情都表情漠然、不苟言笑更具感染力,更能體現自身的魅力。教學中,靈活運用表情,用以微笑示意的無聲語言,營造課題教學的主流氣氛,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無疑能起到強烈的催化作用。

3.手勢。

手勢運用得當,常常能幫助教師說話,為學生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提供直觀形象。有經驗的老師會使用許多不同的手部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鼓勵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聽講和思考,或是製止學生的某些行為,並掌控整個課堂氣氛。教師在運用手勢時,應該與上課內容有機配合,不要過於刻意和誇張,也不要太過頻繁,否則會給人手舞足蹈、眼花繚亂之感。

4.儀態。

身體姿態是身體語言最外顯的表征,更是一個人內在涵養的表現和反映。課堂教學中,一個衣著得體、舉止大方、儀態優雅的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感受,使他們心情愉悅,從而培養他們對所學課程的興趣,起到輔助作用。相反,如果是一個行為邋遢,又有許多如抖腿、搓手、撓背、摳鼻等不雅小動作的教師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使他們對教師產生厭煩情緒,這很有可能使他們對所學課程喪失興趣。

總之,當今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需要一個生動的課堂。教師講課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同時展現教師魅力的過程。學生聽課不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身心得到享受的過程。因此,從這個角度講,無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