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布置研究性任務,開展合作學習
新課標倡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在單元教學中要適時地布置一些實踐探究性任務,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外國文化。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擇感興趣的內容,確定課題,製訂計劃,進行研究、分析和討論,最終呈現研究結果。在教學牛津教材Module 8 Unit 4 Films and film events時,讓學生四五人為一組,分別上網查詢世界重要的電影節並用英語寫成調查報告,讓後各組一起進行分析比較他們的異同。在完成此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英美兩種英語的理解,而且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動手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因為文化背景知識包羅萬象,從廣義上講,它包括目的語國家的政治、經濟、曆史、地理等各個方麵;從狹義上講,日常用語、專有名詞、成語典故、民間諺語和形體表情等無聲語言,都能夠反映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如kick the bucket(翹辮子);face the music麵對失敗,承擔後果;the apple of her parents’ eye.(掌上明珠)。教師如果不了解就會鬧笑話。外語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才能達到跨文化交際教學的要求。我們可以通過結交外國朋友、涉獵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觀賞電影電視錄像、學習外文歌曲等多種渠道了解外國文化,了解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密切關係,明確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必須從文化意識和人文教育出發,實現跨文化交際,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這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英語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適時進行文化滲透,讓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參考文獻:
[1]區豔媚.淺析高中英語教學的文化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3,(22).
[2]王長明.淺談高中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
[3]劉占林.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習策略的實施[J].中學英語之友,2011,(08).